说专业
专业剖析的十四项内容与要点
一、基本情况
应简明扼要地说清楚本专业的开设年份、专业类别、招生情况、学生规模、师资数量、就业情况、专业成效等概况。
二、市场调研
(专业设置的依据,需求、比较、优势、弱点)
1. 产业调研--区域经济支柱
2. 行业调研——人才需求数量
3. 企业调研--人才需求规格
4. 毕业生调研——人才需求变化
市场调研是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
三、培养定位
1. 人才培养方向一一岗位工种
2. 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层次(起始、目标、迁移)岗位(群)、要求、标准
3. 人才培养规格――岗位要求(知识、能力、素质)
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必须讲清楚人才培养的思路
四、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 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工作过程导向模式等,说清楚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空间安排、教学评价等的总体设计。
五、课程体系
1. 二大体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2. 三大模块--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
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
岗位描述T典型工作任务分析T确定行动领
域T学习领域设计T学习情境转换。
课程:适应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符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课程标准。
六、核心课程
1. 核心课程设置――专业能力形成
2.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开发
3. 职业标准融入(行业、企业、国际)
4.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七、教学方法
主要是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
1. 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式;
2. 体现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库。
八、考核评价
1. 体现评估主体多元化
2. 考核方式
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
理论考试——实践考核
标准答案--综合评价
闭卷考核-- 开放考核
3. 体现两个转变:考核目标从考核知识掌握程度为主向以考核能力为主转变,考核方法从终结性考核向形成性考核转变。
九、教学团队
1. 团队数量
2. 团队结构一一梯队、学历、职称、专兼
3. 团队水平十、实训条件
1. 校内基地一一数量、功能
2. 校外基地――支撑
3. 基地运行--设备使用、顶岗管理十一、质量监控
1. 内部质量监控
2. 外部质量监控(大监控)
十二、建设成效
1. 人才培养质量招生、就业、双证、竞赛、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评价、优秀毕业生
2. 教育教学成果--标志性成果
3. 社会服务能力——技术支持、培训、中高职衔接(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4. 社会评价一一报到率、就业率、社会服务、跟踪调查十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特有的,优质或独特于同类专业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具有一定稳定性;在广大师生中有较深刻的印象;得到社会认可,具有一定借鉴性。
可体现在不同层面:
1. 办学思路上的特色;
2. 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特色,如培养路径、校企合作;
3. 教学模式上的特色,如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
4. 教学管理上的特色,如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十四、
问题与展望
1. 本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2. 对本专业的未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