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动作分析..
临床应用重点
北京市仁和医院 康复医学科 张宏 治疗师
翻身 正常观察到的运动模式有三大类 1、运动从上半身开始时。 2、运动从下半身开始时。 3、无节段运动时。
仰卧位开始肢位。 开始部位 上部躯干:屈曲旋转。 下部肢位:伸展旋转。 非阶段性的:中间仰卧位。 运动的过度 从上部躯干开始:下部随上部躯干而旋转 从下部躯干开始:上部随着下部躯干而旋转。
一边拉一边站起,用单手拉稳定的东西, 或用健侧下肢向后方压。
站立动作中的要素 1、确定脚的位置。 2、伸展颈部与躯干由屈髋而使身体前倾。 3、膝向前方活动。 4、使髋膝伸展以后得到立位的对位对线。
坐下动作中要点 1、伸展颈与脊柱,,使躯干较屈髋更倾向前方。 2、向前出膝。 3、屈膝。 问题所在。 体重主要加在健肢上。体重支撑不均。 体重不能充分向前方移动。 双肩向前方移动超过踝,并且膝不能向前方移动。 患者以躯干及头部屈曲代替屈髋,或冲向椅子边扭 向前方使体重向前方移动。
典型病例 上臂强伸展,肘撑住地面产生旋转。或者在床边,抓住床边等努力使 躯干旋转,并使下肢外展外旋来弥补下肢及躯干的旋转,此时也使头 同样旋转,上抬。这些连续运动的时机多不一致。 健侧头部,肩胛带,上肢,骨盆,,下肢个体节运动缺乏协调性,这 是由于协调机能被破坏导致。 对侧上下肢多会被引向翻身侧相反的方向,是由于迟缓性瘫痪本身重 力造成。 上肢多留在翻身方向相反的对侧,痉挛性偏瘫中因肩胛带周围肌张力 亢进被拉向后方也多因此原因。 进而上肢、躯干、骨盆、下肢经常连接散乱,仅头部与上肢旋转,骨 盆以下多残留,这多见于下肢肌力低,自主性差或感觉减退较重时。
四肢运动 从上部躯干开始:上肢起辅助作用与躯干一 起运动。 从下部躯干开始:下肢起辅助作用与躯干一 起运动。 从非阶段性运动开始:躯干与上下肢同时运 动。 结束肢位:侧卧位。
剖析 从仰卧位到侧卧位意味着力学上从稳定到不 稳定状态。这就像停止的车发动时一样需 要很大的力矩。 所以有必要拉起上肢或下肢,或者用手称 床,用脚蹬右侧卧时使用的躯干模式 2、记录瘫痪侧上肢所利用的程度。上肢模 式与躯干模式一致。 3、记录将下肢抬到床上的能力。看能否单 独抬起瘫痪侧下肢,即利用模式。 4、瘫痪侧上下肢是否出现有非对称性。
偏瘫的坐起。 最常见的异常模式 患者使用笔直坐起时以及一边拉床一边坐 起时,会出现头部及上部躯干上抬时脚抬 起。脚抬起后,体重回到骨盆,躯干运动 困难。此时上肢失去平衡,固会成为屈曲 位。此时臀部为支点,上半身复原
完成困难原因 1,缺乏躯干控制与对线对位。 2、躯干开始姿势不充分 3、下肢肌力下降与非对称性。 4、缺乏伸膝控制。早期伸膝及过度伸膝 5.踝关节活动范围下降。 6、肌肉及其他软组织伸展性下降。 7、下肢伸肌张力亢进及上肢肌张力亢进。
代偿模式
站起时,使用健侧上肢从椅子上称起。 上部躯干与下肢之间的运动错乱。
站起(坐到立位) 1、从下部躯干开始运动站立 2、从下部躯干和骨盆开始的站立。 3、从上部躯干开始的站立。 开始位置:座位,在屈髋,屈膝下及少许背屈下,下部躯干 上方所控制的躯干。 动作开始:伴屈髋的躯干前倾。 过度早期:臀部离开,足部背屈最大,躯干前倾向前方。 过度后期:双髋,膝,踝伸展,躯干后方移动,回到垂直位。 结束:取得平衡立位。
谢谢大家 !!!记得要多观察病号
啊。。。 2009年12月17日 于北京市仁和医院康复医学科
偏瘫患者的翻身 早期 若勉强使用可动部位,多诱发联合反应。 使瘫痪侧肌张力亢进,这种反复的状态多 形成异常的运动模式。 在偏瘫患者等强压健侧或强拉床栏而获得旋 转力多无效。在这种情况下,若多努力会 引起异常运动。 要让患者理解到使用瘫痪侧的上下肢,使 产生翻身所必须的旋转力矩是有效的。
向一侧翻身时,为产生较大旋转而在对侧 上下肢或肩,骨盆产生旋转。既不产生妨 碍翻身方向的运动。 偏瘫患者由于存在一侧上下肢运动即感觉 障碍,由于缺乏正常时所见的运动不充分, 为此许多患者健侧上肢付出很多努力。
翻身障碍的原因 1.上下肢肌张力亢进。 2.缺乏躯干控制。 3.下肢肌力下降。 4.下肢肌张力下降。 5.由于肌肉短缩导致对线消失。 6.肩痛。
评定指南 1.开始记录个人喜好的翻身模式 2.患者能在左右哪一方面做旋转开始模式 3.在翻身动作中可观察到怎样的身体非对称性即寄 发问题。 4.患者能否无肩痛像瘫痪侧翻身。 5.为矫正患者的非对称性,辅助躯干模式治疗者 将双手放在患者躯干上,能得到怎样的改善。 6.治疗者为矫正患者的非对称性、上肢及下肢与 躯干一起活动,将手放在上肢或下肢会有怎样的 改善。
坐起(由一侧仰卧位向躯干旋转,一边成常坐 位。) 开始肢位:仰卧位。 躯干上部的屈曲与旋转。 躯干:躯干上部向左右旋转。 上肢:从前臂支撑体重到上肢屈曲位下的支撑体 重。 下肢:由左右的臀部和大腿支撑体重。 结束肢位:常坐位。
坐起困难的原因。 1、瘫痪侧忽视倾向。 2、瘫痪侧肩胛带痉挛。 3、非瘫痪侧肩胛带支撑性及稳定性下降。 4、非瘫痪侧肌力下降。 5、躯干骨盆柔软性下降。 6、动作顺序未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