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与发展中国家章晟曼(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今天给我的题目是“世界银行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是我们的客户和服务对象,我介绍一下“发展中国家”的含义,以及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发展的规模,和世界银行作为国际机构所起的作用和运作方式。
大家知道,联合国有189个成员国,世界银行有185个,基本上都包括在内了。
世界上真正发达的国家也就是30、40个,150个左右就是发展中国家,一般人均收入在一万美元以下,世界银行从业务的角度把这条线划在七千美元以下,也就是说如果人均收入不到七千美元,这些国家就可以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和服务。
世界银行现在对110个国家,45亿人口服务。
全球有60亿人口,广义上发展中国家占50亿,发达国家占10亿。
这四十多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寿命增长了20%,改变了过去200年不变的局面,也就是说在过去的20年里实现了过去200年都没有实现的事情,这是了不起的。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成人的文盲率减少了50%,也就是说过去有一半是文盲,而现在只有四分之一,这是从全球的角度说的。
在过去的20年,人均不到一美元的人数在开始下降,这听起来也许不算什么,但是在过去的200年里,人均不到一美元的人数在世界范围内一直在上升,了不起是人口的总量还在增加。
但同时还要看到从全球角度仍然还有挑战,今后30年世界人口将会达到80亿,这20亿的人口大多是在发展中国家,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角度看,其所带来的压力和引起的需求相当大。
现在世界上仍有12亿人的人均收入不到一美元,即每5人中就有1人人均收入不到一美元。
不管是从基本的饮水、医疗服务还是住房等最基本的人类生存方面,仍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人未实现目标,即不能享受最基本的人权。
从发展的角度说,尽管过去几十年世界有了很大进步,但向前看还是面临极大的挑战,现在所谓的穷富差别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相当大,占世界15%的发达国家占有世界70%到80%的财富,全球国民生产总值有32万亿,人均为5000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人均不到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则有24000到25000美元,穷富之间从总量上相差在25倍甚至更高。
最穷的国家像塞拉利昂最高才70、80美元,从飞机上下来还找不到城市在哪里。
有一些小国家如中东和海湾地区,人均都在3万到4万左右,现在在世界上75%的贸易、投资,90%以上的发明,80%以上的计算机都是在发达国家。
如果你到非洲或者南亚,有好多人现在甚至没见过计算机是什么模样。
发展中国家面临内乱、战乱是一个问题。
这几年好一点,前几年在全球范围内同时发生的,不管是派别之间还是种族之间的战乱,平均一年都在30起左右,最近降到21、22起左右。
有战乱就没有稳定,不能搞建设,老百姓就受罪。
现在世界物资有了极大丰富,但是仍然有非常贫困,这种贫困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得不到保障。
从这个角度来说,世界要达到长期的稳定是不可能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国际上的领导人把贫困问题提到一个高度,今年在墨西哥和南非召开的会议,核心问题都是怎么样解决发展问题。
从地区上说,首先是非洲,一共有48个国家,6亿人口,3000亿国民生产总值,南非一国就占到一半。
非洲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300美元左右,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在非洲有30到40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平均不到30亿美元,只相当于上海市一个区的经济规模的一半。
在欧洲,中东欧的俄罗斯由于石油、天然气的价格上涨,经济比较稳定,俄罗斯的经济结构的调整才刚刚开始,但他的基础比较好,人的教育水平也比较高,要从经济结构上做调整,80%出口靠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
然后就是十来个希望加入欧盟的波罗的海沿岸到中欧的国家,其中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转轨中较成功,但欧盟要价的筹码很高,不仅是经济上的,而且要求所有的法律都与欧盟接轨。
欧洲的另外一块是巴尔干地区,这一直是个不安定的地方,种族之间矛盾很大,他的发展取决于南斯拉夫的演变过程,南斯拉夫和俄罗斯一样,基础都不错,有赖于当年铁托的建设,主要是种族矛盾,搞不到一块儿。
高加索是过去苏联的南翼,当年的经济是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之后,经济上“断奶”很不适应,因为经济布局上的原因,苏联可以把棉纺厂放到亚美尼亚,而棉花的产地却在乌克兰,把炼油厂建在格鲁吉亚,而石油产地却在阿塞拜疆等等,现在经济独立之后,发现原料产地成问题。
这些国家内部又在打仗,他们国中有国,民族中有民族,格鲁吉亚的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为此焦头烂额。
中亚五国除哈萨克之外,都因为阿富汗的事把自己搭上了,那里的宗教问题很大,苏联从战略上考虑,从未投资经济,经济起码要落后50年。
独立之后,西方国家给予了援助和贷款,现在面临着债务负担。
土耳其前段时候有经济危机,债务负担很重,每年财政收入的100%都用来支付外债,没有资金可以用于一般性开支,搞经济建设。
在拉美,情况也非常糟糕。
阿根廷各省都可以对内对外举债,中央政府没有强有力的管理能力,负债远远超出承受能力。
而他采取的挂钩汇率要满足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是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这在我国香港就比较好,但阿根廷的工会势力很大,要加工资,只升不降远远超出政府的承受能力;第二是要看维持到明年的政府改选,目前估计要有300到400亿才能渗透下去。
巴西的人均是我国的一半,内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但经济多样化,汇率下降有利于出口,加强国际竞争力。
现在主要取决于他们国内的政策。
中美洲各国过去战乱很多,现在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比较成功,只要不要出现太大的自然灾害,应该没什么问题,那里的飓风很厉害。
拉美、加勒比海人均收入很高,但经济主要靠旅游收入,十分脆弱。
拉美比较好的一个是智利,一个是墨西哥,过去都吃过苦,智利的一些改革现在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中东、北非现在靠石油,所以还行。
糟糕的是巴勒斯坦西岸和加沙地段,我们每年要向他们提供一个多亿,政府开支每月9000多万,收入才1000多万,一些税收又被以色列克扣。
伊朗是个有潜力、有历史的国家,但是和美国的关系不行,实行伊斯兰革命和封闭政策,可人民的素质不错,是中东唯一一个可以发展农业的国家,他拥有7000多万人口,他要发展对整个中东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拉动力。
剩下的国家大多卷入巴以事件,无心搞经济建设,与10多年前我看到的情况没什么区别。
可见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
他也得到外援,但外援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很好,有的时候这“孩子”就懒了。
南亚的孟加拉很多人都认为不起眼,当然他的腐败和政局动荡是很大的问题,但是他这么小的地方,养活了一亿四五千万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农业养活人方面可以向他学习,孟加拉的确很不容易。
印度虽然上层建筑波动很大,但经济基础开放,毕竟总量比较大,今年的发展速度在5%左右。
印度在经济政策上是对的,但在管理国家的方式上还有很多牵制,种族矛盾复杂,人口又多,不能乐观,他的人均大概在500美元左右。
印度在IT领域发展得很不错,他的有利条件在语言,一些大公司的会计、单一的数据处理都放到了印度,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南亚现在的亮点是斯里兰卡,现在正在进行和猛虎组织的谈判。
打了这么多年,能和谈很不容易。
如果能谈成,加上斯里兰卡人的素质、自然条件、语言环境等,发展很有希望。
而问题较多的是尼泊尔,搞了10多年的民主,和孟加拉差不多,今天你掌权明天我掌权,没有好好搞经济建设,除了人口之外没什么增长。
其他的国家如不丹、马尔代夫,世界上对他们不重视,事实上管理得都还不错。
不丹王国很清廉,政府官员很勤勉,也许政治体制落后,但是王族也可以现代化嘛!经济发展上没有简单通用的模式。
东亚就不多说了,民族纠纷、地区差别相当复杂,矛盾多得不得了。
以上简单介绍的就是世界银行服务的客户背景。
不敢说每天吧,但我每周的工作都可以说是没有安宁,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不是经济有问题了,就是社会动荡了。
国家一旦发生事变,对经济投资、财政收入、老百姓社会服务的影响都很大。
作为世界银行,除了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之外,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不能借出去的钱不还了,不过我们借钱都是有政府担保的。
我们世界银行服务的对象中等国家有40多个,低收入国家有30多个,极端困难的国家大概30个不到,一共加起来大概110来个国家。
要真正对这些国家有些帮助、做些贡献,这是我们世界银行的工作。
下面我介绍一下世界银行本身的业务、运作模式。
世界银行是二战后建立的,作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当初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从资本市场借到钱,要借利息也很高,就考虑有一个什么样机制,可以把钱引向发展中国家。
世界银行的资本有3000多亿,包括软的和硬的,95%的资金从市场上借,为解决低收入国家的问题,在60年代建立了无息贷款基金。
我们一年投放的资金就有25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世界对发展中国家官方援助的一半。
世界银行现在有员工1万人,其中3000个博士,2500位经济学家,来自150多个国家。
世界银行招的大多数是有工作经验的人,因为他们都要帮助别的国家搞经济建设,当然也会招一些刚毕业的学生,但这个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一些。
贷款只是世界银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方式,现在更多的是提供非贷款,像政治支持、技术援助、人员培训等等,比如世界银行每年发表的国别经济报告一年有六七百份,不是理论型的,都是实务型的,具有政策性的导向。
世界银行的经济报告还是数一数二的,特别是在某一个地方能集中那么多的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恐怕世界银行是最多的。
我们的业务也与国际政治有关。
在90年代之前,世界银行的业务工作反映了冷战的特点,当年贷款的方向和贷款的国别,都有冷战的味道。
90年代后冷战结束,逐步恢复到推动改革、经济转轨上来,近年以来更主要的是注重贷款之后用款的效益怎样。
当然,这也有国际经济秩序合不合理的问题,必须要有有利的条件。
我们的做法反映了发展经济学的演变,60年代搞单独的项目;70年代以反贫为重点,是自上而下的;80年代石油危机,转向帮助进行结构调整;90年代加强了社会方面的投资,主要在教育卫生方面;这个世纪加强机构建设、法制、环境和老百姓的参与。
归纳起来两个模式,一是国家创造改进投资环境,这包括国内和国外,也包括硬件和软件;二是强调人力资源的投资,首先是先进手段的掌握,其次是参与到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来,再次提出了贫困的特点。
经济发展主张均衡发展,包括财政均衡、货币均衡和信贷均衡。
但是经济不会单纯存在,总是以政治经济学的形式存在。
从大的方面来看,世界银行还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贡献的。
但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自身,世界银行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世界银行在中国的贷款不到在中国投资的1%,但是也存在50%的投资要依靠世界银行的国家。
国家要有好的政治体制、领导集体、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只靠投入,吃完了就没了。
世界银行现在在国际上扮演的是裁判角色,世界银行说这个国家不行,别人也不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