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
一、基础知识(20分)
1、下面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和气出差将
就调遣
A、héqìchūchāi jiānɡjiùtiǎo qiǎn
B、héqìchūchāi jiānɡjiùdiào qiǎn
C、héqìchūchājiānɡjiùdiào qiǎn
D、héqìchūchāi jiànɡjiùdiào qiǎn
2、下列句子中的方框里应该填入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午,餐馆的饭桌上杯盘狼□;②他写作总是先写□纲,再打草稿;
③鲁智深性格焦□,却又粗中带细;④他费尽心□才搞到一张马戏票;
⑤陈洪迈着□健的步子走进了讲台。
A、籍提噪计矫
B、藉提躁
机矫
C、藉题躁计骄
D、藉题燥
机矫
3、与“发扬、发挥、实行、执行”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作风精神改革办法
B、作用干劲任务政策
C、传统威力主张命令
D、力量优点计划工作
4、下列各组加点字字义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永垂不朽名垂千古垂头丧气B、良药苦口除暴安良用心良苦
C、引人入胜数不胜数不胜枚举D、聚精会神炯炯不神料事如神
5、请你将下列广告语进行成语复原。
A、天“尝”地“酒”(白酒广告)
B、“衣名”惊人(服装广告)
6、下列句子与例句类型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刘胡兰宁可牺牲自己,也不供出党的秘密。
A、虽然你的成绩很好,但不能骄傲。
B、与其在家闷着,还不如去散散步。
C、老哥,既然你来了,就住几天吧。
D、尽管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按时到校。
7、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提起小红,同学们没有一个不夸奖她的。
B、这次优育测验,我们班的同学全部达标。
C、小明叫我到他家去看大屏幕电视。
D、通过老师的启发,使他已经找到了解决难题的办法。
8、下列广告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金星,电视机中的一颗明星。
()B、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
9、下面的句子,你只要改变标点符号,意思就会有所改变。
请你试一试。
行路人等,不得在此乘车。
10、下面对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去年我们村养了80头猪,今年养了240头。
A、我们村养的猪,今年比去年多了两倍。
B、我们村养的猪,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三倍。
C、我们村养的猪,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三成。
D、我们村养的猪,今年达到去年的两倍。
二、积累运用(20分)
1、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欣赏的人物是,因为;你最向往的的一处景物是,因为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
(3分)
2、将格言、警句或诗文、名联写成书法作品悬挂于居室,既可以提升居室的艺术审美品位,又可成为精神滋养品。
请你为全家设计悬挂居室的佳句。
(2分)。
自己的房间
父母的房间
3、阅读一段话,仿照短文中的划线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A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
对于一个人来说,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3分)
B根据所阅读的短文的意思编写一条座右铭来勉励自己。
(1分)
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4、向人推荐你最爱读的一首诗词。
(3分)
a) 诗或词名:
,作者:
诗句词句:
b) 爱读的理由
三、阅读理解。
㈠《林海》节选
甲: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
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乙: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1、这两段文字都是写大兴安岭的。
甲文写,乙文写。
(2分)
2、秦岭的特点是,与这相比,大兴安岭是。
(2分)
3、大兴安岭的“岭”很多,甲文中第()句写出了岭的形态多。
“看不完”是说“岭”的()多,“看不厌”是说“岭”的()多。
(3分)
4、这两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5、甲文中的引号各表示了什么意思?(2分)
㈡生命之歌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A)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B)一个小小的丘陵。
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C)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
”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
蚁团在火舌舐动地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地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地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地岗位。
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地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
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
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
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地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
1、请在第一段A、B、C三个地方分别填上一个最恰当地虚词。
(3分)
答:应依次填上、、
2、第一段的横线上,原文有以下几句话,你认为怎样排列才恰当?(写出各句的序号)(3分)
①可万万没有想到
②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
③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④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
⑤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
答: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⑤。
3、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了,可“蚁团却不见缩小”,这是为什么?(2分)答:
4、请简明连贯地概述这则故事。
(不超过25个字)(2分)
5、第二段有“又是如此感人”一句。
准确回答作者认为蚂蚁的什么感人?(2分)
答:
无题
①黑板上赫然写道:“学杂费总计97.5元。
”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
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②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
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③“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
“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
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④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
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升学的渴望。
一会,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⑤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
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的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
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⑥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⑦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⑧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⑨愕然无语!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2分)
(1)赫()(2)颤()
2.第①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2分)
3.文中写“他不得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说这句话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最恰当的一项()(1分)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