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阅读附答案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
下面,YJBYS 文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陋室铭》阅读答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或注释: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1]选自《全唐文》卷六○八。
陋室,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
山上。
名,出名。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这,为指示代词。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惟,只,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6]鸿儒(rú):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弦乐、管乐、琴瑟、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使听力紊乱。
[11]案牍(dú):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南阳,郡名。
诸葛亮的躬
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西蜀,现在的四川。
[14]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子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5]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注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仙人,神话和宗教中称有种种神通,可以长生不老的人,多住在、山中。
则:副词,就.名:名声,名望;这里活用为动词,是“出名、著名”的意思,属于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那种类型。
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灵:神灵,灵异;这里活用为动词,是“有灵异”的意思,也是名词在副词后活用为
动词。
○先设两个比喻,以引出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
斯:代词,这。
陋:简陋,狭小。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副词,只是;用在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对事物或动作范围的限定。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
苔(tā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漫上台阶,苍翠碧绿;草色映入帘子,郁郁青青。
苔:青苔。
痕:痕迹,印痕;如“酒痕、墨痕、苔痕”等。
阶:台阶。
○居室的环境清幽雅致,有自然的美。
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读书有文化的人。
白丁:原意指平民,没有功名的人;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这两句是互文。
○写室中人,博学的鸿儒来来往往,谈笑风生,没有浅俗之人出现,说明陋室人不陋,室亦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调:调和音曲,这里指弹奏。
素琴:素本指朴素无色,引申为无装饰,此处指没有装饰的琴。
金经:金匮所藏的经典,此处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弦管乐器;“丝竹”是原料代成品的借代修辞手法。
案:几案。
牍:指官府的公文。
劳:劳乏,劳累。
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形成“主语·之·谓语”结构,这里两个这样的短语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
○写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事务后的轻松和淡泊充实、怡然自得的隐士式精神生活。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
诸葛:即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出仕前隐居在南阳草庐之中。
西蜀:即现在的四川省。
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曾在成都少城西南角简陋的房子里著《太玄》,后人称此屋叫草玄堂,这里为了押韵称子云亭。
○拿陋室比古代贤人的居室,说明陋室不陋;同时也隐含了作者的政治、文学两方面的抱负,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