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础理论课课件
六、太极拳的开展
• 太极拳在国外,受到了普遍欢迎。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和地 区,都有太极拳活动。《纽约新闻日报》呼吁人们参加太极拳运动, 说“太极拳是一项身心合一的运动”。
六、太极拳的开展
• 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就已有30多种太极拳书籍出版,许多国家成 立了太极拳协会等团体,积极与中国进行交流活动。太极拳作为中 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已经引起很多国际朋友的兴趣和爱好。
五、太极拳的养生作用
• 4、对消化系统和体内物质 的影响 • 由于神经系统对内脏器 官的调节过程,膈肌、腹 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 胃肠也起到自我按摩的作 用,使肠、胃、肝、肾随 之发生适当运动,促进了 肝内血液循环,提高了胃 肠的张力、蠕动、消化和 吸收的能力,增强了肾上 腺系统的分泌功能,改善 了体内物质代谢。 因此,经常练太极拳, 可以增进食欲,减少便秘 现象,使血液中胆固醇含 量下降。
太极拳的图徽
• 太极图体现了中国 古代人民的哲学思 想,是中国古代人 民智慧的结晶。任 何事业都是从低级 的胚胎到双鱼形的 新生命,从阴阳对 称到八封推演,实 质是一幅宇宙发生 图——太极图。
四、太极拳的分类
• 1、陈式太极拳 • 2、杨式太极拳 • 3、孙式太极拳 • 4、吴式太极拳 • 5、武式太极拳
五、太极拳的养生作用
•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它 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和呼吸 系统的功能,改善了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的过程。太极 拳是一项健身性很强的运动
六、如何练好太极拳
树立信心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
六、如何练好太极拳
1、静心用意,呼吸自然, 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 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 4、连贯协调,虚实分明, 5、轻灵沉着,刚柔相济。
五、太极拳的养生作用
• 3、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影响 • 太极拳具有弧形动作,它能使全 身各部分肌肉群和肌纤维都参加 活动,通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 肌肉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及的长 度,长年累月,一张一弛,使肌 肉匀称丰满,柔韧而负有弹性, 并增强收缩的能力。由于肌肉的 收缩,对骨骼的牵引作用,以及 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应 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功能 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 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 抗压缩和抗变形等方面的能力, 使骨骼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由 于练拳时要求不断地作弧形运动, 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关 节韧带受到良好的锻炼,增强了 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
内家拳
太极拳 形意拳 八卦掌 外家拳
长兵器
短兵器
武术的分类图片展示
1、竞赛套路图片
武术的分类图片展示
2、传统套路图片
武术的分类图片展示
• 对抗类项目图片
三、太极拳的起源
• 1、太极拳的起源 •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太极代 表了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文化内涵。 • 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最早的太极拳 是由陈王廷所创的陈式太极拳。陈王廷已年 老隐居,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太极拳 练习不仅能够强身健体,益寿延年,还有很 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 太极拳最早叫长拳,后更名为太极拳。 太极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有太极,是 生两仪 。
(5)武式太极拳
• 创始人:武禹襄
为武禹襄在赵堡太极 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
• 运动特点:姿势紧 凑、动作舒缓、分 清虚实、气势中正 雅致。劲力内含、 内动大于外动。
五、太极拳的健身养生效果
•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练习太极拳体舒心 静,身心放松,集中精 力,排除杂念。太 极拳的动作上发力 又讲究“起于脚,发 于腿,主宰于腰,以腰 摧肩,以肩摧肘, 形于手指。”这对 神经系统有良好的 训练作用.
(1)陈式太极拳
• 创始人:陈王廷
• 运动特点:为各派中传
播历史最悠久的太极拳, 仍保留有古老的发力、跳 跃、震脚动作,运动量较 大,速度快慢相间,动作 多做螺旋缠绕,柔中寓刚、 刚中寓柔、刚柔并济、缠 丝旋转。
(2)杨式太极拳
• 创始人:杨禄禅 杨禄禅幼年从师陈家沟的 陈长兴,成年后返京传习 太极,经其杨澄甫修改定 型。成为流传最为普遍的 大架杨式太极拳。 • 运动特点:拳势中正舒展, 动作均匀柔和,架势幅度 大,走弧形。 杨 禄 禅
五、太极拳的养生作用
• 2、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的影响 • 练习太极拳时,随着机体的 运动,加强了血液及淋巴的 循环,减少了体内的瘀血现 象。 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 由于呼吸的加深,从而提高 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 进了血液循环,加强了心肌 的营养。此外,由于练拳后 血中蛋白含量增加,对预防 动脉硬化也有良好的作用。 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保持肺组 织的弹性、胸膈活动度、肺 的通气功能、二氧化碳的代 谢功能都有良好的影响。
六、太极拳的开展
• 3、太极拳在普通高校的开展情 况 太极拳在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 育将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阶段。每个人都需要有终身体 育思想坚持进行体育锻炼,这 恰恰是人们养成良好的健身习 惯,而这良好的健身习惯于人 们在学校期间接受的体育教育 有着密切的联系。太极拳体育 俱乐部不仅要促进学生在校期 间的身体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而且还要通过对学生的锻炼习 惯、个人能力的培养,使终身 体育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当中, 确保人人享受体育健康的乐趣。 这对增强全民体质、推动全民 健身更重大的意义 。
杨 澄 甫
(3)孙式太极拳
• 创始人:孙禄堂
• 民国初年,为形意、八卦拳 名师孙禄在武式太极拳的基 础上创编 • 运动特点:进步必跟、退步 必撤、进退相随、动作舒展 灵活、敏捷自然。每转身以 “开”“合”相连。所以又 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4)吴式太极拳
• 创始人:吴鉴泉
• 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 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始于满族人 全佑。全佑先生得杨露蝉、杨班侯 父子真传,又吸取陈、杨两家拳法 精华,从而技艺精湛,深得太极之 真谛,两者互相吸取融合,经其子 吴鉴泉数十年融化和拓展,形成一 种以柔化为主,拳架紧凑,拳法细 腻,轻灵圆活的新架,遂以吴式命 名以别于其他太极拳法。 • 运动特点:功架紧凑、松静自然、 招招连绵、环环相扣,外松内紧,棉 里裹针,内实精神。
六、如何练好太极拳
• 第一阶段 基础阶段 重点和要求: 打好基础,心平气和
六、如何练好太极拳
• 第二阶段 熟练阶段
重点和要求:
掌握太极拳的动作规格, 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六、如何练好太极拳
• 第三阶段 风格形成阶段
重点和要求:
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动作的自然 结合,从而逐渐形成自我的风格
六、太极拳的开展太极拳在国外的开展 •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 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 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 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其拳理来源于《易经》、 《黄帝内经》等中国传统 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 著作,并在起长期的发展 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 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故 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 也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喜爱。
• 1、太极拳在国内的发展 • 在国内练习太极拳的人非常多,公园、街头和体育场就设 有太极拳辅导站数百处,吸引了大批爱好者。卫生、教 育、体育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开展.
六、太极拳的开展
• 在2008奥运会开幕式太极拳表演中,更是做出了很多国内国外的太 极拳爱好者叹为观止的精彩表演。
六、太极拳的开展
太极拳体育俱乐部理论课
一、武术的起源
• 1、武术的起源 • 中国武术最早起源于 原始社会,当时的人 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 兽搏斗。在古代战争 中,士兵们在战争中 掌握的一些搏击竞技 技巧经过慢慢的发展 与演化就形成了后来 的中国武术。
二、武术的分类
武术
套路武术 拳术 器械 散手 对抗类项目 太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