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案

肖邦故园教学详案
4月1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相关的文学常识;
2.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
3.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4.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1.肖邦故园的文化内涵;
2.品味作者对故园四季景物的描写。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很高兴再次和大家一起上课,这些天我们一直处在古文学习的水深火热之中,这节课我们来吹一股现代文的凉风,学习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肖邦故园》。

(二)肖邦生平介绍
结合肖邦音乐,欣赏一组有关肖邦生平的幻灯片组图(展示ppt)。

(评述):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

关于肖邦的故园,老师这里有一段材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了解。

(展示ppt)
(评述):肖邦故园因肖邦和肖邦音乐而举世闻名,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怀着对肖邦无限的崇敬之情游访了肖邦故园,这篇课文他便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描写了故园优美的自然景色,揭示肖邦音乐与故园及祖国的关系,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肖邦故园》
(三)理清脉络,把握内容
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为了便于课文讲解,同学们先标出段落序号。

然后,在老师读到的句子上做出标注。

(总括):读到的这些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性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下面同学们根据这些语句、结合自己的理解划分一下文章的层次,并简要概括一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3),介绍肖邦故居,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第二部分(4—8),阐述故园风光与肖邦创作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9—12),具体叙述肖邦的故园情结。

第四部分(13—19),介绍肖邦音乐巨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部分(20—27),描写肖邦故园的四季景色,将肖邦音乐
和故园美景融为一体。

(述评):从这些大意我们可以看出,文章既介绍了肖邦故园,又联系了肖邦创作,既有肖邦音乐也有故园美景,作者将物、人、景色和音乐交织在一起,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使得文章的内容十分丰富。

(述评):由于肖邦对后世的影响,肖邦故园的意义也不再局限于是肖邦的出生地
2.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有何内在联系?
肖邦故园影响了肖邦的音乐风格,是肖邦音乐的源泉之一。

(述评):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要认识到肖邦故园背后隐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我们还有认识到故园对肖邦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景色的陶醉和音乐素养的培养,还有对他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我们课文的第三部分讲的就是肖邦的故园情结和爱国情怀。

(五)感受体会 材料补充(超链接)
材料1.
1825年,肖邦16岁,他写下了一首歌词: 小鸟在枝头鸣叫, 知了在树梢吵闹, 它们的语言, 我听清了, 还波兰人自由,
让自由的波兰风光再现……
材料2。

1827年,肖邦18岁,他在日记中写到: 我将为波兰民族作曲一生,我的生命将和波兰人民、和波兰的土地紧密地相连着。

材料3。

1830年德军攻占波兰,肖邦带着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流亡到巴黎。

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
(四)阅读思考
1.作者是运用何种手法介绍肖邦故居的?
故居 ——— 宫殿式府第
过去
现在
反衬 肖邦的伟大
时,肖邦严辞拒绝。

(述评):这一部分主要从肖邦少年时期对故园的热爱,流离他国时期的书信以及肖邦音乐
中的那种乡音来叙说肖邦的故园情结。

补充的这些材料有助于大家更具体感受他的这种情
节。

(五)欣赏品味(重点)
阅读有关故园四季描写的片段,体会作者
是如何将景物描写和肖邦音乐结合起来的。

故园四季—春
(述评):这里作者通过这种修辞手法来建立景物和音乐的联系,但是作者
是从色调入手寻找与肖邦的联系。

故园四季—夏
呈现音乐
引发联想(所用修
景物
睡莲的倒影歌中的叠句
水面阵阵幽香船歌中的一串串
琶音
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簌簌声、芬芳的香味悠扬的旋律、清丽
的和声
悠扬
清丽
(述评):这一段的最大特点是直接在肖邦音乐中找喻体。

故园四季—秋
(述评):这段作者开始由对外部的景物转为内心的感受
(六)讨论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那么,“最美”体现在何处?
(明确):作家将叙述的角度由写景转向内心的感悟,
从内心深处感知、理解肖邦。

这样便将景物
之美,提升到了精神之美、情感之美。

(七)小结
文章虽然大都在描写肖邦故乡的自然景色,但主题却在肖邦,在肖邦的音乐与故园、祖国的关系,在肖邦的爱国情怀。

这里的“故居”已不再是具体的小屋,而是一个无形的、抽象的象征;“故园”也不再是实在的“故园”,它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八)音乐欣赏
欣赏《英雄波兰舞曲》
写出自己的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