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如何安排饮食和生活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疾病之首,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疑难疾病之一,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为7%,特别是在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44%;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逐年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朋友不应该全部依赖于医学的治疗,而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养。
我们知道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高脂饮食,患者多有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大量吸烟习惯,也常伴发糖尿病与肥胖,常有精神紧张、缺乏体力活动。
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非常重要,这是冠心病预防中的第一道防线,可以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注意在饮食中控制热能的摄入,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保障优质蛋白的供给,同时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主动的调节好自己的饮食习惯,这无论对于是已患冠心病,还是未患冠心病的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适宜于冠心病患者总的饮食原则是:提倡平衡膳食,即膳食中须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水和膳食纤维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且保持各营养之间的数量平衡,避免有的缺乏,有的过剩,食物应多样化,多样食物是保证膳食平衡的必要条件。
简单的说就是要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素,戒烟限酒忌辛辣。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不要偏食,不宜每餐过量,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饥过饱;控制总热量、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
具体来说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总热量,维持正常的体重。
总热量限制在标准量以内,使体重维持在标准水平,如果超重(标准体重±5公斤为正常),应进一步限制总热量,或适当增加体力活动。
糖在总热量中的比例应控制在55%~60%。
应少饮甜味饮品,减少奶油蛋糕等甜点的摄入;主食宜多吃些粗粮,应多选用玉米、燕麦、荞麦、高粱、大豆、麦麸、大麦、小米、标准粉、糙米等,以增加复杂的糖类、纤维素、维生素的含量。
单糖及双糖等应适当控制,尤其是高脂血症和肥胖者更应注意。
过食油腻、脂肪、糖类,会促进动脉血管壁的胆固醇的沉积,加速动脉硬化,故冠心病人不宜过食,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特别是对于肥胖病人更应严格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
2、限制脂肪,减少每日胆固醇的摄取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25%--30%,其中饱和脂肪酸应控制在占总热量10%以内,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脂肪)的比例。
我们每日的食油亦称脂肪,可分植物性与动物性两大类,提供大量热能及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须脂肪酸。
其中动物性脂肪主要为饱和脂肪酸,特别是畜禽类,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胆固醇,可以造成人体血脂增高,所以在每日膳食中动物性食品可以适当吃些瘦肉,不宜过多食用那些肥肉、动物油、高脂奶品及蛋黄、动物内脏等食品。
植物性脂肪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含有胆固醇,有改善血脂的作用。
我们提倡多食用豆制品,液体植物油,比如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米糠油等。
通常情况下冠心病病人烹调最好选择植物油,且用量应控制在每天25g以内。
过量也同样不利于减轻体重,并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
多吃海鱼有益于冠心病的防治。
各种鱼类中胆固醇含量较少,且鱼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止粥样硬化作用,特别是海鱼的脂肪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影响人体脂质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从而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所以不必严格限制。
膳食中应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
一个鸡蛋中的胆固醇接近于300毫克,对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每两日一个鸡蛋比较恰当,不要一日吃数个鸡蛋。
另外要限制动物的内脏、脑、肥肉、鱼卵、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及全脂乳、奶油、蛋黄、肥猪肉、肥羊肉、肥牛肉、墨鱼、鱿鱼、蚌、螺、蟹黄、肝、黄油、猪油、牛油、羊油、椰子油。
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方式。
3、适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人体功能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冠心病不利。
因为蛋白质不易消化,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脏的负担。
因此,过多的摄入动物蛋白,反而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所以蛋白质摄入量也应该适当。
每日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以每公斤体重不超过1克为宜,瘦猪肉、牛肉、鸡、鸭、兔、鱼、海参、海蜇头、鸡蛋、牛奶、酸奶等都可食用,以牛奶、酸奶、鱼类和豆制品为主。
4、饮食宜清淡、低盐。
应严格控制食盐(钠)的摄入,食盐中的钠可以增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引起水肿,对合并高血压者尤为重要。
每人的摄入量应首先争取达到10克/日以下,逐渐减至5g以下最好。
可随着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
比如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
而冬季时,出汗少,活动量相应减少。
咸酱、咸菜及酱油中均含有大量的食盐,应敬而远之,忌食过多。
味精虽无咸味,但其钠的含量是食盐的80%左右,冠心病患者也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吃蔬菜和水果有益于心脏,以蔬菜为主。
水果蔬菜中含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和果胶等,其中可溶性纤维素具有降血脂和保护血管的作用,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
维生素C、E、A也能保护心血管,如维生素C能影响心肌代谢,增加血管韧性,使血管弹性增加,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而排出体外,如猕猴桃、柑桔、柠檬和紫皮茄子里就含有丰富维生素C;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每天膳食应注意选择能降脂的蔬菜种类,如芹菜、白萝卜、红萝卜、西红柿、苦瓜、黄瓜、花生米、香菇、大蒜、慈菇、紫菜、海带等,每日膳食中纤维摄入不低于20~25克为宜。
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中应多吃含镁、铬、锌、钙、硒、碘元素的食品。
其中含钙丰富的食品,如奶类、豆制品、虾皮等,可预防高血压及高脂膳食引起的高胆固醇血症;含镁丰富的食品,如小米、玉米、豆类及豆制品、枸杞、桂圆等,可影响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防止血小板凝聚;含铬丰富的食品有酵母、牛肉、全谷类、干酪、红糖等,微量铬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降低胆固醇;含锌较多的食品可影响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如肉、牡蛎、蛋、奶等;含硒较多的食物能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浆粘度,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损伤程度,如牡蛎、鲜贝、海虾、巴鱼等;碘能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自然有益。
此外,在冠心病的饮食治疗中还应多吃一些保护性食品。
如洋葱、大蒜、紫花、苜蓿、木耳、海带、香菇、紫菜等。
在大蒜和洋葱含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成分——精油,可起到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6、冠心病人忌嗜烟、酗酒。
酒精有扩张血管作用,饮用少量低度酒并不禁忌,每日量不宜超过30 g (一两左右)。
但大量引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是引起冠心病的诱因之一,因而大量饮用烈酒应该绝对禁止。
据调查,香烟中的毒素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冠心病患者应该严格禁烟。
适量饮茶是允许的,茶叶具抗凝血和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有效地增强心肌和血管壁的弹性和抵抗力,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但如果饮浓茶及浓咖啡,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做功,容易诱发病人心律失常、造成心肌耗氧增多,对病人不利。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这种疾病在急性发作时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目前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冠心病是一个终身性慢性疾病,有多种危险因素,除了医学治疗而外,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措施,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的调整,饮食有节,合理营养,平衡饮食,以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心脏搭桥手术风险大吗?如何权衡冠心病搭桥的手术风险和收益?心脏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技术,但在一些患者和家属看来,在心脏上动刀子,手术切口也很长,不但很痛快,而且风险肯定不小,因而造成一些患者和家属不敢接受手术治疗,贻误了最好的治疗时机,不但反复发作的心绞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会出现心肌梗塞或者猝死,反而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和遗憾,这种不必要的过度担心是目前人们不愿意接受搭桥手术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冠心病搭桥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同于其他种类的心脏手术,冠状动脉分布在心脏表面,搭桥手术只在心脏表面进行操作,不需要切开心脏,所以手术本身对心脏的损伤极小。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冠心病搭桥手术实际上是一种高难度的外科手术,手术风险不高并不代表手术就没有风险,这类手术只有在少数大的心脏外科中心才能完成。
我们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风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专家因素。
毋庸置疑,任何手术的成败与主刀医生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像俗话说的“找对医院不如找对专家”,恰当处理“罪犯血管”,才能保证长期的手术质量。
第二.团队因素。
任何心脏手术,包括心脏搭桥手术,都有别于其它部位的手术,心脏手术后的围手术期的医疗对于保证医疗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即使手术成功,如果围手术期的各种处理不恰当、不及时,也会造成医疗的不成功。
第三.病变程度。
冠心病搭桥手术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患者的整体状况,例如,是否患有肾病、肺病等其他重要器官的疾病;同时对于一些高龄患者(80岁以上),所面临的风险也会大一些。
但这些风险的发生概率在1%-2%以下,相比于单纯靠药物维持治疗所面对的猝死等风险要低很多,换句话说,当考虑手术的风险时,我们也需要同时考虑不手术治疗带来的风险,两者比较,才能保证患者和家属的最大利益。
在相对比较年轻和没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中,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没有其他相关疾病,搭桥手术的风险是很低的。
手术后,患者会在重症病房待上两、三天,接着会转到一般病房接受4至5天的照顾,如果心肌没有严重受损,可以在10天内出院。
第四.合并疾病。
当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情况时,都可能增加手术的危险因素,但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对于这些疾病的认识不断加深,各种预防和治疗的措施都比以前有了长足的提高,这些风险因子对于手术的直接影响已经显著减轻。
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术前的心功能状况。
冠心病患者只要有心绞痛等症状就应该尽早到医院检查,然后根据检查情况接受恰当的治疗方式,避免出现广泛心肌梗死、太多的心肌细胞坏死。
人类的冠脉搭桥史已证实其对缓解心绞痛症状的有效性,用“立竿见影”来形容术后效果是最为恰当的。
绝大多数患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几天就能下床自由活动,术后1-2个月一般能胜任轻便工作,3-4个月后基本能复原。
虽然搭桥手术仍然有一定风险,但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仍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治疗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正确认识医疗的风险和利益,才能让我们充分享受人类医学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