ξ1、概况与部署1.1.工程概况本方案为比赛馆内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操作平台搭设补充方案,内部满堂架搭设方案见前面脚手架专项方案。
从外沿至内,钢网架下最高为17.7m,支座处最大标高为21m。
从中往南北两侧,钢网架由外沿17.7m降至14.72m,中间高而南北两侧低。
在标高4.7m处为内圈二层钢砼楼板,楼板宽约22m;标高4.75m处为外圈二层钢砼楼板,宽在1.5m。
1.2.工程部署架子主要搭设在内圈范围,采用纵横交错的井字型。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脚手架平台搭设采用中间高两侧低阶梯形,架子立杆将落在二层楼板上;考虑工程施工要求,架体宽要比上部钢屋架投影宽1.2m;这样,整个脚手架体系布置为:立杆纵、横距为1.2m,局部达到1.3m;步高1.5m。
立杆下布置槽钢或50mm厚木板底垫。
拉接采用刚性拉接与钢筋混凝土柱拉接。
1.3.编制依据。
1.1《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1.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5《密目式安全网》(GB16909-1997)ξ2、搭设施工2.1.搭设要求:1、主体钢砼结构已经施工完毕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2、室内地面已作硬化处理。
要求搭设脚手架区域的地面已经碾压平整,局部地面排水畅通无积水。
2.2.搭设准备:1、材料准备。
钢管和扣件:必须有租赁方或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合格证。
搭设现场派专人检验钢管和扣件质量,不合格不使用。
钢管外径D48,壁厚3.5,钢管必须顺直,弯曲、变形或损坏严重的不能使用,特别注意钢管壁厚少于3mm的禁止使用。
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碗扣式除外),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 m 且不应大于65N.m;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底座:用作立杆支垫的槽钢必须顺直,强度满足使用要求。
若局部采用木垫板,要求长度>2跨、厚度>50mm。
底座在地面时标高应高出自然地坪50mm。
脚手板:采用毛竹或楠竹的竹笆脚手板,也可采用厚度>50mm的木板,单块质量应不大于30kg,其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施工准备。
搭设前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施工方案、相关规范要求对架设、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于搭设属高空作业,相关高空作业安保配备和措施必须到位。
2.3.搭设流程:由于楼板能承受上部施工荷载,故楼板下不需设支撑体系。
但上部立柱若落在钢砼梁上,下部对应部位不须增设立柱支撑;架体与支撑体系搭设方法同,都必须设设扫地杆;支撑体系顶步高不能大于700,用顶丝拧紧。
表2.1扣件拧紧样检查数量及质量判定标准表支撑体系必须在结构施工前搭设完毕具体施工见图2.2。
图2.2搭设流程图2.4.搭设技术措施。
总体思路:由中间至南北两侧,楼板上同时施工。
1、场地清理。
施工前应进行场地清理,将垃圾、杂物清理出去;对地面,应确保场地压实无积水;2、测量放线。
考虑到承重脚手架的特殊性(环形、格构式),因此施工时必须保证它的平面位置正确性,搭设前首先必须放出纵横轴线位置,然而再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细部放样,基本划出每根立杆的位置,然而进行具体搭设。
3、首层立杆、扫地杆搭设。
先在细部放样所放的线上放置槽钢或木垫底座并固定牢靠,然后再进行立杆、扫地杆架设;纵向扫地杆应固定在立杆上距底座上沿不大于200mm处,横向扫地杆应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固定在立杆上。
当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应将高处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4、立杆。
立杆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连接应交错布置,相邻立杆对接接头不应在同一步内,高度应错开500mm以上;若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并用至少2个扣件固定。
立杆垂直度要充分保证,其偏差要不大于l/500,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不允许用搭接接头,对接接头在平面内应错开布置,同一平面内要≤25%,在竖向,同一步高内错开距离≥500mm,有必要时立柱接头处加水平杆,确保立柱接头垂直受力、不弯曲。
节点处各扣件应紧密,其中心距≤110mm,立柱柱顶传力扣件应对称布置,不使柱顶偏心力矩朝向同一方向。
5、横杆架设。
对每一个横杆步高,要实际检查位置、模数是否符合要求,确认无误或调整后,再整体往上搭;应先搭纵向横杆(即与底座平行的横杆),再搭横向横杆;纵向横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长度不小于3跨;横向横杆搭在纵向横杆上面,长度亦应不小于3跨。
横杆采用对接扣件时,连接应交错布置,相邻对接接头不应在同步或同跨内,水平方向应错开500mm以上;若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并用至少2个扣件固定。
6、刚性拉接。
与柱拉接采用钢管扣件刚性拉接。
要求每步一拉。
7、剪刀撑。
为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在相关面上设置不小于45°的剪刀撑,剪刀撑分垂直和水平剪刀撑,均采用双排普通脚手管搭设;应在外沿满布垂直剪刀撑,并在中间每隔4排立杆沿纵向设一道剪刀撑;凡垂直面上有剪刀撑的位置,每隔两步架应在水平方向设1道水平剪刀撑;垂直剪刀撑间距不应大于15m;剪刀搭接长要求与横杆同。
具体布置见附图一、二、三;8.平台铺设。
8.1脚手板脚手板采用木跳板,脚手板采用50mm厚,板面任意一角不得翘起、不得用有孔洞腐朽木材。
其宽度≧200mm,两端用10-14号镀锌钢丝捆紧。
禁止使用腐朽的木板。
8.2 安全网安全网分平网和立网两种,平网采用呢绒材料制成,立网采用密目安全网,安全网出厂前,必须有国家指定的监督检测部门批量验证和检验员检验合格证。
安全网在贮运中,必须通风、遮光、隔热,同时要避免化学物品的侵蚀,搬运时禁止使用钩子,己使用过的安全网必须经过检查和试验合格后万可使用,超过使用期限的安全网严禁使用。
9.人行斜道和施工通道搭设。
人行斜道人行斜道布置在东、西端,宽1m,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坡度1:3;拐弯处设平台;顶部用钢管做隔栅,用木板或竹板(竹串片)做顶棚,两侧设栏杆和180mm高挡脚板;脚手板铺设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设纵向支托杆,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0.5m;脚手板每隔300mm设防滑条;施工通道施工通道布置在南、北中部,宽1.5m,高1.8m,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坡度1:6;两侧设栏杆隔断和180mm高挡脚板;顶部用钢管做隔栅,用木板或竹板(竹串片)做顶棚,两侧设栏杆和180mm高挡脚板;脚手板铺设时,应在横向水平杆下设纵向支托杆,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0.5m;2.5.注意事项。
1、立杆底用槽钢或50mm厚木方支垫的,木方长>2跨;对非格构体,纵、横立杆经计算如需要,在板下对应地方用钢管加顶板进行支撑并将荷载传到地面或框架上;2、需考虑钢砼框架梁、柱、在施工过程中的承载能力,需设计院予以验算。
3、脚手架起步时应设临时抛撑,并且每个操作点不得少于三人配合,防止杆件固定前失落或失稳。
4、每搭完一步脚手架后,应按规范规定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5、为了减轻荷重,大型、重型设备不能上操作平台,并确保施工过程中操作平台上局部堆载荷重不超过200kg/m2;6、操作平台脚手板可采用竹串片、木板和冲压钢板,在铺设前应在顶层横杆上沿纵向加设3~4道钢管水平搁栅,使传力均匀并确保安全。
7、施工时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搭设,严禁随意更改。
wordξ3、受力分析3.1.上部脚手架承重体系受力分析搭设尺寸为:立杆横距为1.2m,纵距1.3m;步高1.5m;搁栅间距0.43m;架子高度H=17.7m(到±0.000),取H=17.7m-4.7m=13m,扫地杆高250mm(带底部支垫50mm),14步标准层(1.5m高),则顶步高0.5m.计算参照规范及手册3.1.1 稳定承载计算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以及本工程的施工图纸。
本工程脚手架不做结构施工承重脚手架,只起防护及承受装饰施工荷载,所以施工活荷载标准值取为2KN/m2,允许两步施工,铺板不超过三层。
连墙件采用二步三跨设置。
架子搭设高度取20m。
计算时考虑风荷载。
荷载计算:13.1恒载:G K=H*(gk1+ gk3)+ n1* l a* gk2=20×(0.1089+0.0768)+ 2×1.5×0.3484=4.76 KN13.2活载:Q K= n1* l a* q k=2×1.5×1.2=3.6KN13.3风线荷载的标准值:q wk= ф* l a* w kw k=0.7* μs *μz* w0ф= A n/A wμs=1.3фμz依据《结构荷载规范》表6.2.1中取得μz=0.8 w0为基本风压值=0.45 kN/m2由于本工程采用全封闭脚手架,故A n=A w故将以上数值代入得:q wk=1×1.5×0.7×1.3×0.8×0.45=0.495 kN/m脚手架整体(立杆)稳定性验算验算公式如下:N‘/φA+M w/ W≤f c/0.9γ‘m公式中N‘——组合风荷载时立杆验算截面处的轴心力设计值(kN),其值为:N‘=1.2*( N GK+ N QK) 式中N GK即G K,N QK即Q K,将G K和Q K的数值代入得到:N‘=1.2×(4.76+3.6) =10.032 kN公式中φ——稳定系数,通过查表确定μ=1.53, λ=μh/i=1.53×1.8/0.0158=174,再通过查表得φ=0.235公式中M w——风荷载弯矩(kN.mm)其值为:M w=1.2 M wk=1.2×0.1*q wk h2=0.12×0.495×1.82=190 kN.mm公式中γ‘m——材料强度附加分项系数,其值为:γ‘m=1.59×[1+0.9*(η+λ)]/(1+λ+η)其中η=N QK/N GK=3.6/4.76=0.756λ=N Wk/N GK式中N Wk=A*M W/1.2*W=489×190/1.2×5080=15.24代入上式得λ=15.24/4.76=3.2故γ‘m =1.59×[1+0.9×(0.756+3.2)]/(1+3.2+0.756)=1.463综上 10.032/0.235×489+190/5080=0.112≤0.205/0.9×1.463=0.156故整体稳定性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