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的CT、MRI诊断
入组病例
胰腺头部、体部肿物,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胰腺癌, 无远处转移 术者对至少一根胰周血管(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 脉、门静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脾静脉)进 行了可切除性评价 受检者进行CT或/和MRI多期增强扫描,相应层面行薄层 后处理重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CT、MRI对胰周血管受侵分级评价与临床 手术可切除性对照(1)
囊壁、分隔菲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浆液性囊腺瘤
• 老年女性较为多见。大多数位于胰头 • 一般认为本病无恶变的可能,如果影像表现典 型,患者年老,无症状,可以不必手术切除。 • CT增强扫描呈轮廓清楚的分叶状肿物,肿瘤分
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 )
浆液性囊腺瘤较粘液性囊腺瘤少见
浆液性囊腺瘤可分为小囊型、大囊型(寡囊型)
和混合型三类,以小囊型最常见,占70%~80%。
体积较大,平均10cm
小囊型,剖面见许多直径为2~20mm的小囊,呈蜂
窝状 ,也称微囊腺瘤
大囊型,单一大囊或多个囊聚合,囊径超过2cm ,
女,70岁,右上腹痛、消瘦2月。胰尾部癌伴远端潴留囊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小胰腺癌CT诊断
小胰腺癌的意义在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小胰腺癌不同于早期胰腺癌
直径≤2.0cm,或≤3.0cm,相当T1
≤2cm的胰腺癌的诊断而论,CT的敏感性为 58%~77%,特异性100%
Ichikawa T, et al. Radiology 1997. Irie H, et al. Abdom Imaging. 1997. Bronstein YL, et al. AJR. 2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周血管受侵与临床对照研究
• 病变与周围血管关系评价标准
– 0级:未包绕 – 1级:<1/4周径 – 2级:1/4~1/2周径 – 3级:1/2~3/4周径
– 4级:>3/4周径
– 5级:血管阻塞、变形
Lu DSK, et al. Local staging of pancreatic cancer: criteria for unresectability of major vessels as revealed by pancreatic-phase, thin-section helical CT [J].AJR, 1997, 168(6):1439-1443.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肿瘤
外分泌肿瘤:胰腺癌,囊腺癌,囊
上皮性肿瘤
腺 瘤,胰管内乳头状瘤等
胰 腺 肿 瘤
非上皮性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功能性胰岛素瘤,
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 瘤
原发肿瘤:间质瘤、横纹肌肉 瘤,淋巴瘤等 转移瘤:肾癌,肺癌,乳腺癌,
胃癌,结肠癌等转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转移瘤
男性56岁。右肺 SCLC胰腺多发转 移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转移瘤
男性50岁,头皮恶性黑色素瘤。 随诊6个月后胰头转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女,51岁,右肾癌术后5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
按照生物学行为、预后以及肿瘤治疗方式,胰 腺原发肿瘤主要分为两类 胰腺癌-恶性度高,手术切除机会小,预后差, 5年生存率不足2% 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高,预后好,
• 等密度-癌细胞少,腺泡细胞、胰岛细胞多, 不易侵犯周围血管, 手术切除率高56.25%
• 不均匀环形增强,坏死、囊变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Radiology August 9, 2010
胰腺癌CT诊断-间接征象
胰胆管梗阻
梗阻性黄疸-常直接浸润或早期压迫胆总管 胰管梗阻扩张 CT对胰胆管扩张的检出率100%,定位准确率76.92% MRCP更有优势
MR平扫 CT平扫 0.06 MR增强 0.00 MR平扫+增强 0.00 CT平扫+增强
<0.01
0.34 / 0.84
CT增强
CT平扫+增强 MR平扫+增强
0.31
0.28 0.01
0.91
0.95 0.19
0.79
0.84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结论
•
CT与MR两种影像检查方法
–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致性好,可互相替代 –做两者之一即可,疑难病例兼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结果
Az(CT平扫)= 0.789 Az(CT增强)= 0.935 Az(CT平扫+增强)= 0.937 Az(MRI平扫)= 0.893 Az(MRI增强)= 0.939 Az(MRI平扫院影像诊断科
结果
各种检查方法之间的比较(2)
癌肿远端(上游)胰腺萎缩
继发性潴留囊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癌CT诊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62F,梗黄,腹部不适2月余
胰腺癌CT诊断
胰头部囊性肿物,不均匀轻 度强化,中央大片状低密度 区,与十二指肠紧密贴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癌CT诊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小胰腺癌CT诊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转移瘤
• 胰腺转移瘤少见,尸检资料发现其在胰腺恶性 肿瘤中占3%~12% • 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SCLC)、乳腺癌、肾 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胃肠道恶性肿瘤等 • 胰腺转移瘤可为单发或多发结节,以多发较多 见,也可以表现为全胰弥漫性受侵 • CT增强扫描多表现为低或中度强化,密度低于 正常胰实质,边界较清楚,胰周脂肪间隙清晰, 往往无邻近血管受侵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5%-35%(Baumel
al,2009)
H, et
al,1994;Sohn TA, et al,2000;Richter A,et al,2003; Jemal,et
• 手术切除仍旧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缺乏有效的系统
治疗手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癌影像诊断基础
胰腺肿瘤的CT、MRI诊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学院
肿瘤医院 影像诊断科
赵心明
胰腺肿瘤影像检查方法
• 超声-方便,便宜,肠气,细微 • 内窥镜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 CT-空间分辩率高,准确率高,敏感性-82~93%, 特异性-69~89%
• MRI/MRCP-组织分辩高,敏感性78-82%,特 异性70-72% • PET、PET/CT-敏感性71-100%,特异性95.2% %,空间分辨率低 • ERCP-小部分超声和CT不能确诊 •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
例数 19
CT评价
可切除 19 不可切除 0 14
临床证实
可切除 不可切除 5
2级
3级或以上
21
59
—
0
—
59
7
6
14
53
注:以受侵程度最严重的血管作为计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CT、MRI对胰周血管受侵分级评价与临床 手术可切除性对照(2)
可切 除性 评价 没有 统计 学差 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CT、MRI对胰腺癌定性诊断的对比分析
入组病例 多中心 胰腺肿物,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胰腺癌
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双期/三期增强及MR平扫 +增强扫描 入组病例:144例(n = 88+56),男性92例,
女性52例;中位年龄:61岁;平均年龄:
58.55±0.96岁
MRI对68例(n = 68)胰腺周围血管侵犯分级与临床手术可切除性对照
影像 分级 0~1级
例数 15
MRI评价 可切除 15 不可切除 0 11
临床证实 可切除 不可切除 4
2级
3级或以上
9
44
—
0
—
44
4
9
5
35
CT对99例(n = 99)胰腺周围血管侵犯分级与临床手术可切除性对照
影像 分级
0~1级
动脉期+静脉期
胰腺期+静脉期(45s,65s)
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层厚3~5mm),高分 辩扫描(DFOV 22cm)
造影剂注入速率3~3.5ml/s 具体的扫描方案须根据机型、注药方式而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MRI扫描方法
• • • 平扫:T1WI脂肪抑制序列, T2WI及T2WI/FS MRCP(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 增强: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LAVA), 可一次屏气完成全部胰腺的扫描,能清晰显 示胰腺、病灶及胰周结构,提高小肿瘤的检 出率 功能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灌 注加权成像(PWI)及波谱成像(MRS)目 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DWI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周血管受侵与临床对照研究
• 肿瘤手术可切除性评价标准
– 可切除:血管侵犯0、1级 – 可能可切除:血管侵犯2级 – 不可切除:血管侵犯≥ 3级 注:血管侵犯为主要参照指标,尚需结合周围脏器侵 犯情况、肝转移、腹膜转移等综合判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周血管受侵与临床对照研究
已有转移亦可切除原发肿瘤,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