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赏析(一)
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开的大片棉花田。
(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②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
(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
)
③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暗喻因小失大。
)
(2)借代:
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借代成…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原料代成品。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⑥地名代本体。
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拟人: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拟物,把人当做…来写)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是过度夸张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①、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双关: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和…双关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⑴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⑵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②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
例如:
⑴他(指陈毅)却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
还太少呢!”(小学语文《吃墨水》)
⑵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
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通感的具体内容②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7)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答题模式:①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和…强烈对比②突出说明了(表现了)…③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8)对偶:(要求不用记住小类,小类只需理解。
)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
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
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
也叫流水对,在语法上形成一个复句,构成连贯、递进、转折、选择、假设、目的等复合关系。
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