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物理(上)期末试题和答案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物理(上)期末试题和答案

2019北京101中学初二(上)期末物理一、单选题(共30分,每小题2分)1.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A. kgB. g/cm3C. kg/m3D. km/h2. 如图1所示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日全食现象B. 铅笔在水面“折断”C. 树在水中的倒影D. 花瓶在镜子中的像图13.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内,放在小桌上的茶杯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 这列火车的车厢B.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 关着的车门4. 金帆乐队的队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

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 振幅B. 响度C. 音调D. 音色5. 如图2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B. 阻断噪声传播C. 防止声源产生噪声D. 以上方式都有6. 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 碳纤维材料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 两个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它们的质量比为1: 4C. 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航空器部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D. 碳纤维材料适合制作打夯的重锤7. 根据图3所示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A. 小于焦距B. 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C. 等于两倍焦距D. 大于两倍焦距8. 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各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B. 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 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D. 银幕对光有折射作用9.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 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C. 物体运动所用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D.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10. 如图4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像是图4乙中的()图411. 图5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声音变成了超声波B. 圜丘上装有扩音器C. 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12. 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保持眼睛的高度不变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随着水量的增加,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如图6所示的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A B C D图613. 某同学用了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

将一枝花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向20cm处的过程中()A.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B. 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C.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逐渐增大D. 像一直增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14. 小红将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物理书前适当位置,看到了如图7甲所示的情形。

她又在硬纸板上画了一个如图7乙所示的转弯标志,把它放在图7甲中物理书的位置,可能看到的是图8中的()图815.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距透镜24cm的位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6cm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烛焰清晰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f可能是()A.6.6cmB.9.6cmC.12.6cmD.15.6cm二、多选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6.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D.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17. 图9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9A. 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声音与频率的关系”B. 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C. 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D. 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8. 关于图10所示的四种仪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0A. B超——利用超声波获取人体内部信息B. 声呐——利用次声波探知海底深度C. 验钞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D. 遥控器——靠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19. 如图11所示,①②③④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过程,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图11A. 图①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B. 图②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C. 图①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 图②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20. 小阳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B.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C. 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和实心铜块,铝块的体积一定小于铜块的体积D. 把400g酒精倒掉2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21. 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考体育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B. 一支普通新铅笔的总长度约为35cmC. 普通教室的门高约为2mD. 一位初中生跑1000m所用的时间约为50s22. 在如图12所示的物理图像中,能正确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图12三、实验题(共46分;23题2分,24题每图2分,36题2分;其余每空1分)23. 如图13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cm。

图1324.(1)如图14所示,一束光沿水平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

(2)如图15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平行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画出这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3)在图16中,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轴,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4)如图17所示,AB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图14 图15 图16 图1725. 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

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18甲所示。

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端移动。

(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

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18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cm3。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8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 kg/m3。

图1826.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颜色屋”,如图19甲所示,屋内摆放着各色家具,墙上有“光影之绚”四个大字。

(1)“颜色屋”内的灯光颜色会在白、红、蓝、绿之间变化,家具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是的。

(选填“变化”或“不变”)(2)图19乙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组成的;图1927. 小明利用如图20所示实验装置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若秒表每格为1s(实验中指针没有转过1圈),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图2028. 如图2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图2129. 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22所示。

当t=3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m/s。

图2230. 小明在走近玻璃门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在玻璃门中的像越来越大,请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编号材料长度横截面积31.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则表中所缺数据为:________cm________mm2。

32. 小明在探究某个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时,通过测量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s = 。

33. 如图23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M是一面水平放置的小平面镜,上面竖立着一块用来显示光传播路径的半圆形的屏。

这个屏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1/4圆平面E、F连接而成的,两屏间的接缝ON与小平面镜垂直,平面F可绕接缝ON转动。

小明用此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图23(1)下面是小明部分探究实验步骤:①如图23所示,小明将平面F旋转到与平面E在同一平面,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AO,在平面F上观察到反射光OB;②如图24所示,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平面F旋转到与平面E不在同一平面,在平面F上观察不到反射光。

根据上述小明的部分实验步骤,你认为小明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图24A.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B. 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2)下表是小明探究实验中的一个数据记录表: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可知小明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4.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如图25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图25(1)将点燃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的实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