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冰洋航线分析

北冰洋航线分析


SWOT分析法
1.中国主要出口国地位 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中国参与国际事务还不 具备绝对话语权 2.中国文化因素(国际法 多以西方文化为基础)
优势
3.中国北极科考和科研 的加强 4.中国航运企业实力的 提升
劣势
3.中国不是北冰洋沿岸国 4.中国船舶技术和物流规 划技术不够先进
SWOT分析结论
东起符拉迪沃斯托克,途经新西伯利亚海、拉 普捷夫海、喀拉海、巴伦支海,西至摩尔曼斯克 的“东北航道”,这是连接东亚和欧洲最短的航线, 该 航线开通于上实纪30年代,目前全线通航时间 仅以月计 。
.
.
极点 航道
从白令海峡直接穿过北冰洋中心区域到达格陵兰海 或挪威海。只不过由于北冰洋中心区的海冰最为密 集和厚实,几乎难以融化。
经过运用SWOT计算后可以得出,中国在 北冰洋航线上应采用“进取策略”,目前 中国在北冰洋的开发上处于劣势,但也有 一定的机会,需要我们抓住机会,争取应 得的利益。
北极航线的中国国家战略
1
抓住机遇 慎对挑战
2
确定恰当的 进入时机
3
为企业开拓 航运市场创 造条件
充分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有分析家指出,冰雪覆盖的北冰洋原本被视为国际 海域,但随着北冰洋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的提高,早先荒 无人烟而“无人要”的小岛将被激烈争夺。这是因为一些 岛屿将成为新的交通要道,北冰洋上诸如汉斯岛等岛屿的 战略重要性也大大提高。从地理位置看,俄罗斯是与北冰 洋接壤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俄 在想尽一切办法占有北冰洋。面对北冰洋丰畜的油气资源, 除了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加拿大、美国、娜威与丹麦都 想分一杯羹。无论从哪一方面介入对北极地区的争夺,都 有北极航线开发前景的因素在起作用。为此,中国在国家 层面上,应该依靠实力在北极国际法的制定上、科学考察 上、资源和航线的归属权上尽量发出自己的声音,增强自 己的话语权。只有成为资源的拥有者,才能获得相应的价 值。
SWOT分析法
1 2 3 4
航运企业物流成本降低
亚洲高纬度港口将成 为新的航运中心
1 2 3 4
现有国际法不利于中国 取得北极航线权利
美俄加等北极沿岸国家 的北极争夺
机会
北极航线极高的旅游 价值
VS
威胁
中国航运企业面临更加 激烈竞争 我国低纬度港口受到负 面影响
国际贸易航运格局向 有利于中国方向发展
3.空中电缆与桥梁 航经空中电缆或桥梁的下方 时,须注意船在水面上的高度和空中电缆与桥梁 的高度, 一般需保留2~5 m 的 距离以防计算失 误。4.垃圾倾倒区、抛泥区、弹药倾倒区 航线 设计中一般皆不通过这些区域,因为这类区域水 深可能减浅很快。此外也可避免 与垃圾船或抛泥 船相会 5.雷 区 世界上极大多数雷区是战争时布 放的。 这些雷区业经扫雷或在其中通过扫雷开辟 航道。 6.禁 区 禁区(prohibited area)有两种。 禁锚与禁渔的禁区仍可通航。但禁航区不但禁止 通航也 不许抛锚与鱼捞。7.海上油田区 8.避 航区 有关国家 政府为了避免污染或保护珍奇生物 出发自定一些避航区9.领海与渔业管辖区 领海 和毗连区公约规定了船舶在领海内享有无害通过 权, 所以领海对航线设计一般无影 响。
中国“雪龙号”穿越北冰洋
开辟北极航线的机会
1)降低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我国是人口大国,相对于欧美,我国在劳动 密集型经济领域拥有较强的优势,这是欧美国家不可比拟的;而我国有些领 域还需进口欧美国家的技术产品。随着我国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欧 美高科技产品的配件生产任务逐渐转向中国,然而这都得靠完善的物流进行 支撑。但由于地理特征的原因,全球范围内的供给分拨路线过长的问题仍然 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使企业的物流成本无法真正得到有效控制。 假如30—50年后,夏季北冰洋海冰全部融化时,可以在北极点附近建立 一个北极大平台,这个平台集海运、空运、中转、仓储、信息服务为一体, 附近的岛屿则可提供仓储、补给、分流的 功能。北极平台的建立将使得中国企业的供给分拨路线大大缩短,中国企业 还可利用北极平台实 现规模经济。 2)北极航线的旅游价值。爱斯基摩人、阿拉斯加的土著居民都有着悠久的 传统和文化,他们的渔猎生活以及娱乐方式等都会让游客们好奇。对于全球 旅游市场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会成为重要的竞争领域。北极航线 的开发将会使这一旅游项目的兴旺成为可能。所以,不仅仅是航运企业,其 他旅游观光船运企业也会在北极航线中获得机会。 3)亚洲的高纬度港口将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现在北极航线还没有完全 开通,但亚欧航线已经逐步升温。目前,亚欧航线上有54条提供周班服务 的全集装箱船环线,另有3条航线由欧洲取道澳大利亚后折回亚洲。这意味 着亚欧航线上 残酷的竞争,世界发达国家将会更方便地从我国运出资源、运 进产品,与海运关系密切的行业将首先遭到进入障碍降低的挑战,从而受到 冲击。
北极冰层面积不断减少
2000
2002
2004
2006
北极冰层面积
海冰面积的不断减少,为北冰 洋航线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辟航线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 水文气象。 要充分了解本航次所经海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对可 能会遇到的灾害性天气的航区,应 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并在航线拟定时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采取的具体措施均 应作出设计与安 排。多年来由于灾害性天气给船舶造 成的海难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对灾难性天气要特别留 心防范,绝不能掉以轻心。 1.气象条件 2.海况 ⑴ 流:3.危险物 4.定位与避让。 二、航行受限制区域 有关当局公布的禁航、 禁锚、 禁渔区域或其他方 面限制的区域是影响航线设计的诸因 素之一。这些区 域大部分位于领海内,但也有位于公海的。可归纳以下 几种类型: 1.军事演习区 2.水下电缆与管道 除非极重要的水下电缆或管道,一 般不宣布禁航,只是不准抛锚或渔捞、疏浚或钻探。
确定恰当的进入时机
一般来说,时机不都是越早进入越好, 但对于北极航线的争夺,应该是越早越好。 通过上面对于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已经知 道,北极航线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关系重 大,要抓住北极航线问题还没有明确的国 际协调机制原则这一时机,充分介入北极 航线问题国际机制,使即将形成的国际机 制有利于中国在北极航线问题上利益的获 取。
LOGO
小组成员:孔葵 刘琦 王桂林 林健琪

研究内容
北冰洋航线简介
北极航线战略价值 美俄中等国对于北极航线的争夺
SWOT分析中国开发北极航线的优劣势 北极航线的中国国家战略
北冰洋
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大致以 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的最北端,被欧洲大 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 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 相连,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个,面积仅为 1500万平方公里,不到太平洋的十分之一。它 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499米。古希腊曾 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845年, 英国伦敦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冰洋。 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指正对着大熊星座 的海洋。)2012年8月25日,北冰洋海冰面积 达观测史以来最小。
北极航线的巨大战略价值
1)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 业资源。人类目前尚未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中大约有1/4分布在北极地区,数量至少100亿t。
-

-2)在未来50年里,北极航线很可能会对目前通过巴拿
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航线 形成挑战。亚洲/欧洲的远洋航线大约为20930km, 如果北极航线实现全面开放,则亚洲,欧洲远洋海运航程 至少可以缩短到12719km,整整少走了8211k m,其蕴藏的巨大经济利益可想而知。从北美到亚洲,通 过北极航线,要比通过巴拿马运河缩短6500km,运 输成本比传统要低大约四成。
“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 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它是连 西北 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发现于19世纪中 航道 叶。从欧洲到亚洲走“西北通道”比走巴拿马运河 将缩短约4000公里的路程。一旦这条航线成为国际 海运航线的一部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
北冰洋航道
东北 航道
为企业开拓航运市场创造条件
除了在国家层面上扫清我国企业开发北 极航线的障碍外,政府还应对航道的监控 及天气的预报上,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中国企业应加快抗冰船舶的研发建造,并 借此实现价值链的延伸,积极发展以北极 为平台的第四方物流。
LOGO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
俄罗斯
俄罗斯将成为大赢家。它控制的北冰洋水 域面积相当于加拿大、挪威、丹麦和美国所控制 的北冰洋水域面积的总和!伊夫· 马修证实: “实际上俄罗斯拥有着最具潜力、最有价值的矿 藏。2010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对 位于巴伦支海的一个大型天然气田—— STOCKMAN气田——进行勘探和开发。”另外 还有一桩事情不可小觑,据科学家预测,就在21 世纪,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石油和天然气将全部被 开采完毕……
- 3)北极地区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北极上空在军事
上的地位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核潜艇, “北极遏制”战略
核潜艇, 核动力破船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雪龙号”北极科考
各国加紧开发北极航线
希拉里与挪威外交部长在穿越北冰洋的研究 船上交谈。
希拉里的此次北极之行表明了美国对这一地区资源 的兴趣。
美国
2009年1月,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离任前再次 发布了美国在北极地区的政策,称美国在北极地 区拥有广泛且根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并准备独自 或与其他国家一起保护这些利益。这些安全利益 包括进行导弹防御和预警;进行战略海上补给、 战略威慑、海事活动及海事安全所需的海上部署 及空中系统;确保航海及飞越领空的自由早于 2003年,美国就开始在其自称的“北极海洋国 土”开展测绘。美国不断有人建议以建立“北极 司令部”来确保美国在北极地区战略争夺中的有 利地位。2007年,美国通过了《21世纪海上力 量联合战略》文件。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