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希腊文学【两希文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艺术和文艺理论,以及因古希伯莱文学影响而产生的中世纪基督教文学。
【西方文学】: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源头,渗透基督教意识,具有哥特人精神气质的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偏重:现实、理性;早期基督教文学偏重:感情、理想、心灵。
)【古希腊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公元前12—前8世纪的希腊文学,被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氏族社会瓦解并向奴隶社会过渡;2,公元前8—前16世纪的希腊文学,被称为“抒情时代”奴隶社会早期;3,公元前6世纪末—前4世纪初的希腊文学,史称“古典时期”奴隶制繁荣时期;4,公元前4—前2世纪中叶的希腊文学史称“希腊化时期”奴隶社会末期,抒情诗起源于民歌,分为双管歌和琴歌,琴歌分独唱与合唱,用龟壳琴伴奏。
【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伊索寓言】有: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狮子与野驴(新喜剧代表作家:米南德,旧喜剧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雅典的文艺理论家】:柏拉图(《理想国》、《文艺对话录》)、亚里士多德(诗学),也是两位哲学家。
《诗学》是西方美学和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之作。
【古希腊神话内容】:神的故事、英雄传说。
【奥林波斯神统十二主神】:1、众神之主、雷电之神:宙斯;2、神后:赫拉;3、太阳神:阿波罗;4、智慧女神:雅典娜;5、爱与美女神:阿芙洛狄忒;6、战神:阿瑞斯;7、农神:得墨忒尔;8、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9海神:波塞冬;10冥神:哈台斯;11、火神:赫准斯托芬;12神使:赫尔墨斯。
【古希腊神话特点】:1、神人同形同性,2、内容完整、自成体系,3、表现着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4、具有浓郁的命运观念,5、想象丰富、形象生动、故事优美、富于艺术魅力。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纪》)被誉为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荷马史诗】:古代希腊流传至今的最早文字写成的文学作品是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相传这两部作品是盲诗人荷马所作,所以又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论述题】1、布局严格,取材精妙a、荷马采用手法是高度集中,在‘伊利亚特’中表现为一人:阿喀琉斯;一事: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一时:十年战争最后一年51天中的事情。
b、在题材处理上荷马史诗还采用了穿插与追叙的写作手法。
c、主线与副线同时进行。
在‘奥德修纪’中表现为主线写奥德修斯返乡,副线则是写战雷玛科外出寻父2、善于刻画人物a、主要体现在人格的多方面性,荷马是刻画人格的高手。
黑格尔曾说:“荷马史诗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许多性格的充满生气的总和”史诗中的人包括神都有鲜明的性格而富有人情味,就连次要人物也都栩栩如生。
例‘赫克托耳’则是一个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
他虽不及阿喀琉斯善战,但也不失为特洛亚战争的第二条好汉。
他是一个理性、成熟的政治军事领袖,注重群体利益、视死如归、具有责任感。
b、烘云托月法的运用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还采用烘云托月法来塑造海伦的形象。
例描写海伦的第一次出场并不直接描写她的姿色,只从特洛伊长老对她的赞叹来加以烘托这比直接描写更显高明。
3、富有特色的“荷马式比喻”的运用。
例《伊利亚特》常用形象性很强的比喻,并且大多从动物形态取臂。
形象分析:1、‘阿喀琉斯’——血肉丰满的古代勇士。
他是特洛伊战争的第一条好汉,渴望战斗、渴望冒险的英雄主义是其性格最突出的方面,他具有天真、温和、善良的情感,对个人尊严和荣誉的极度敏感是其性格中极为重要的一面。
关于阿喀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他的全部丰富性。
阿基琉斯形象:阿基琉斯是远古时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带有神话色彩,又有部落英雄的鲜明特点。
他英勇善战,不畏权势,重视个人荣誉,暴躁易怒,任性执拗,宽厚仁慈,珍视友谊,他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古代民族英雄的典型,古代尚武精神的象征。
2、‘奥德修斯’:——足智多谋的智多星。
体现在在‘伊利亚特’中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智多星、能言善辩的政治军事家,在‘奥德修斯’中则是一个顽强、机智地同大自然斗争的英雄。
他心思慎密、善于自我伪装、富于选择精神,‘奥德修纪’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成为文艺复兴和18世纪流浪汉小说及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作品的中心人物是奥德修斯他非常机警、善于克制、会使用计谋。
古希腊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酒神:喜剧起源于狂欢歌舞、滑稽戏等。
(希腊悲剧直接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喜剧起源于秋天谢神的狂欢歌舞)三大悲剧诗人:1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俄狄浦斯王》。
2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美狄亚》3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对人与命运关系的哲学性回答,展现命运的魔性与人类自由意志之崇高。
《美狄亚》:是一部以“妇女问题”为题材的小说。
‘阿里斯托芬’是旧喜剧的代表——喜剧之父二、古罗马文学三大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代表作:《埃涅阿斯纪》(被誉为:‘文人史诗’的典范)、《诗艺》《变形记》(欧洲神话汇编)普劳图斯的喜剧《一坛黄金》成为莫里哀的《悭吝人》的素材赫拉斯文艺作品《诗艺》所提出的"寓教于乐"的主张、"合式"的原则、以及"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的要求,对后世文艺理论的发展极有影响,尤其在古典主义时期,他的主张还被奉为经典。
三、中世纪欧洲文学中世纪欧洲文学的精神支柱:基督教思想。
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四种类型: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恩格斯称《破晓歌》是普罗旺斯抒情诗的精华。
中期英雄史诗的四个代表: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德国《尼伯龙根之歌》、古罗斯《伊戈尔迈征记》。
主题是:爱过与忠心联系在一起。
中世纪欧洲文学特点(选择题):1与民间文学联系紧密,2惯用寓意、梦幻、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3受基督教影响深厚,4题材、主题、形象和形式多有重复的现象。
但丁(重点):其第一部文学作品《新生》被誉为“‘温柔的新体’诗派”《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地狱象征:可怕的现实实况,净界象征:必经的苦难历程,天堂象征:理想境界。
地狱引导者:维吉尔,天堂引导者:贝阿特丽采。
(简答题,a/b卷)1,思想的双重性?2恩格斯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从《神曲》看但丁思想的双重性?但丁是意大利诗人,恩格斯认为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是以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
他的主题是:人类必须经过迷惘和错误的考验,才能到达真理和至善至美的境界。
他也是作者从政治上道德上探讨意大利民族的寓言性总结。
从当代意识看,他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深沉忧虑。
《地狱》:意大利现实情况的反映《炼狱》:灵魂赎罪的地方《天堂》:人类梦想达到的天国《神曲》内容的矛盾(但丁思想的双重性):1、但丁对宗教和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双重态度。
歌颂上帝批判教会2、但丁对世俗生活的双重态度。
歌颂禁欲主义道德和与肯定现实人生。
3、但丁对封建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的矛盾态度。
号召人民斗争与寄希望于皇帝。
4、但丁对人类文化的双重态度。
中世纪的创作技巧与近代小说的写实手法。
2恩格斯为什么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因此他在看待事物的态度上常常是矛盾的。
诗人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崇敬:表现出重知识重理智的理想。
但他又把引导他的维吉尔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对爱情的双重态度:一方面同情保罗和弗兰奇斯嘉的恋情,但又按教会的道德标准将其作为淫罪犯的人打入地狱;对待爱国主义者:一方面赞扬法利那塔的英雄气概和爱国行为但又把他作为异教徒打入地狱;对教皇的双重性:在普尼菲斯八世当政时,宣布他一定要入地狱但又把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皇帝身上。
他认为重知识、重理智才能走出苦难,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这一认识超越了旧时代达到了新时代的思想高度。
但他对于异教徒的认识完全没有脱离宗教的束缚。
所以说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文艺复兴】: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欧洲一些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打出“回到希腊去”的旗号,在思想文化领域所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
口号是...............................................................【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1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2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3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知识,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是人文主义最主要的政治思想)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前三杰:彼德拉克《》,薄伽丘《十日谈》...........................《十日谈》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人性,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作品从四个层次表现人性:a自然性:肯定情欲、歌颂爱情。
作品从两性关系反映人性的自然性如“少年爱绿鹅”直接冲击禁欲主义,表现及时行乐。
b社会性:要求平等、维护尊严。
表现之一是要求人的高贵与尊严。
c阶级性:肯定享乐、宣扬利己。
作品中的阶级分两大类:一类是以商人、手工业者、市民即新兴资产阶级;一类是僧侣、贵族,及封建统治阶级。
前者为主角,后者为反角。
表现为矛盾关系,作者肯定主角批判反角。
d个性:赞美聪明,歌颂进取。
文艺复兴时代,聪明机智是时代的新品质,作品有一系列赞扬男女主人公的聪明机智,成为新的阶级的个性特征,还特别赞扬了女性的聪明才智。
【骑士诗社】:由七位人文主义作家组成的文学团体,大都出生社会上层,受过良好教育。
杜·贝雷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是其宣言。
他们表示要为建立一个可以和古希腊、罗马媲美的法国诗坛而奋斗。
其作品肯定现实生活,歌咏自然和爱情、反对禁欲主义、形式上推崇古希腊罗马诗体和意大利的十四行诗。
但轻视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具有明显的贵族风格。
拉伯雷代表作品《巨人传》。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西班牙戏剧洛卜·德·维加《羊泉村》——戏剧之父。
【大学才子派】: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
其致力于英国戏剧改革,并把戏剧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以大学才子为代表的戏剧最终促成莎士比亚顺利地成为世界戏剧史上不可超越的巅峰。
主要有马洛、李利、基德、格林等人【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形象】:1喜剧性:脱离实际、迂阔顽固、以幻想代替现实。
2悲剧性:一片至诚造福人类、不为人们所理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