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分析探讨

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分析探讨

城市道路设计要点分析探讨
摘要:城市道路设计对交通甚至城市规划等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道路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为了使设计工作者适应新形势,在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方面作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城市化道路设计要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在精神方面对城市道路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除了在使用功能上,还在享受、观赏、舒适及便捷功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途径,也是车流、人流和物流的运输载体,是构建城市骨架不可缺少的部分。

所以,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民的日常生活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道路除了在给人们的交通运输和出行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外。

还应该使道路设计与城市景观协调共存。

现代城市道路要以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为基础来进行设计。

其道路应该体现出与城市的协调性、生态环保及城市特色,体现安全性。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在其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交通的快速发展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进步,而更重要的自然是城市道路设计。

1 道路的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的线形设计影响着城市道路的性能及道路的质量。

一般
情况下,良好的道路设计理念,在保障交通的通畅及安全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好位于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

这样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开阔的视野,避免感觉上的单调,从而可以减轻驾驶过程中产生的劳累和枯燥。

在道路线形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交通安全因素,这个因素是很重要的,要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其次是道路景观,为了使行车的通过性较好,在主干道路上就应当尽量减少弯道,而非主干道路就要设计成曲线。

其舒缓的曲线就会使道路两侧自然的景观不断发生变化,在人们乘车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枯燥和疲劳的感觉。

在进行道路设计时,要使路线的空间走向与地形相符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将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协调好道路、景观、行人、车辆的关系,从而设计出舒适而和谐的道路。

2 道路横断面设计
2.1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
为了使人群和车辆可以更好的活动,工作人员进行了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由于道路的功能不同,在规定的道路红线宽度下布置道路横断面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幅路:所有的车辆都集中在同一车行道上,然后混合行驶,机动车道部署在道路中央,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道路上可以使用,或者适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此中一类流量较大但两者高峰时间会错开的道路。

此设计形式还能够应用在“潮汐式”交通特征明显的道路。

由这种形式的断面造价不高,组织也方便,因此比较适合于流量不大的次干道及支路。

两幅路:在一幅路
的车行道中间设置中央分隔带(或分隔墩、栏杆),将车行道一分为二,这样车辆就可以对向分开行驶,两幅路一般适合用于机动车流量较大但自行车流量小的次干道,该断面形式道路建设空间较大,故将逐渐成为城市道路最广泛的横断面布置形式。

三幅路:在道路两侧一块板道路的车行道用分隔带将其分成三部分,使自行车在两侧单向行驶,而中间双向行驶机动车,车流量较大的主、次干道会一般采用该断面设置。

四幅路:利用中央分隔带,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将中间的机动车道一分为二,分向行驶。

主要适用于宽度和车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上。

也会用于有特殊功能的城市主干路。

未来道路横断面设置的发展趋势是一块板和二块板道路,因为四幅路将不再适合城市交通的发展需要,因此两幅路最终会取代四幅路。

二块板道路要吸取三、四幅路的经验。

两幅路在设计时可以考虑禁止行驶自行车;支路及个别次干道应该部署一幅路,在设计时还可以借鉴一下三、四幅路的长处。

综合考虑。

确定最佳的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

从而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2.2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原则
第一,在规划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设计规划时要本着对人的关注。

在设计过程中要分析道路两侧建筑体的特征,使设计可以融入到城市景观中,使二者能够协调共存。

第二,提高道路绿化功能,为了减少噪音和灰尘的影响,也要合理设置绿化带。

其部署也可以缓解司机驾驶疲劳。

第三,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路
线的实际情况,了解沿路管线的布设,地下有埋设物的路线要尽可能的避开。

第四,当前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要大力发展公交事业,来保证公交的畅通,从而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要控制小汽车的使用数量,这样也可以确保小汽车的畅通。

为了保证自行车过马路的安全,要在道路设置中央分隔带。

第五,在进行横断面设计时,要保障机动车的交通通畅,还应该注意给行人和非机动车留出通行的空间。

另外,为了增加非机动和公交车的专用道路,确保行人的出行需要,在保证人行道宽度的同时,全线行人通道应该保持连续。

3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面
3.1 交通性道路
为了保证车辆的畅通无阻,就有必要设置交通性道路。

因此其道路设计的主体风格应该是简单清晰得。

在设计中如果遇到特殊地段,应该将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设置在前方,这样司机就能够及时发现提示,做出反应,避免问题的发生。

从而可以提高司机在行驶时的安全性。

3.2 生活性道路
行人以及非机动车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集中在生活性道路上,设计时可以减少机动车的数量来保障道路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道路的安全性,也在进行路线设计时可以考虑将路线设计成多弯道的形式,这样
机动车要想进入就必须要降低速度,同时机动车的数量也可以相对减少。

将树木左右交错种植在道路的中间或边缘,在直觉上就会带给车辆一种无法进入的感觉,这样就能够达到减少车流量的目的。

同时,将树木种植在道路上可以提升整体的美观性,居住区的环境也美化了很多。

将路面部分抬高或降低,可以在道路交叉口将其设计成凹凸形状,此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就会出现振动感,进而指引驾乘人员,给予警示。

在确保车辆可以通过的前提下,间断性地缩小车行道的宽度,造成不易通过的视觉效果。

在进行铺筑工作的时候,采用不同颜色和材质的材料,此时在视觉就会给人形成印象驼峰和印象槽化岛,这样就能引起驾驶者的注意,从而就能减速行驶。

并且也可以给生活性的道路带来更丰富趣味。

在路端上设置通行路障,并且在道路交叉口设置斜路障,进而车辆的转弯和前行就可以受到限制。

为了达到传递限速和禁转等各种交通信息的目的,要在道路交叉口和居住区入口设置形象的交通标志。

4 道路设施设计方面
人可以增强公共氛围,所有的装置都是为了人而活动的,街道设施的规划设计原则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此其布局要注重对人的关怀,设计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给人带来一种方便自然、和谐美好的感觉。

在商业街的附近区域,人流相对会比较集中,因此为了给人们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就要设置相对较多的停车区域。

将休闲的石凳和植被相结合,这样人们在休息的时候就可以更多的与大自然相
接触,同时还能够达到防暑避热的目的。

林间的小路和灯光等,都可以给人带来一种舒适休闲的感觉。

以人为本不仅要考虑到正常人的需求,还要考虑到伤残人、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社会环境。

如在街道必要的地方设置残疾人坡道和盲道:提供儿童专用的坐具、场地和设施: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厕所蹲位等。

为了更好的体现对人的关心与帮助,在进行设计时,可以从城市道路的细节处入手。

5 结语
道路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经济快速增长、道路交通运输空前活跃。

城市道路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市民的生产生活,在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因此,道路设计者要创造出有序商业投资环境、活跃的公共空间以及良好生活环境的城市体系。

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当中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本文仅在现代城市道路设计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可以为同行业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博.浅析新时期下城市道路设计原因[J].城市建设,2011(1):228-230.
[2]范贵鹏.浅谈城市道路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8).
[3]张举兵,张卫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J].城市建设,200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