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必修五《边城》
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 曲真挚、热烈的爱情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 之诗、绘就的无彩之画。
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 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
【自读品味】
自读课文,用心品味小说中自然、纯 朴的自然风物和边城人事。谈谈你读后感 触最深的一点。
青山绿水风景美
边城美 古朴和乐风俗美
纯朴真挚人情美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 “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 式”。
【人物分析】
那些青山绿水中的……
天真纯洁的少女 饱经沧桑的老人 真挚善良的少年 ……
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
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
归真的牧歌情调。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凤 凰
【题解】
边城,即边地的小 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 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 虑,“边城”是大城市 的腐朽生活和“庸俗小 气自私市侩”的风气的 对立面。它代表了沈从 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 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 民风的怀念。
潜台词就是要爷爷陪着一起去,但同时表明要 爷爷去不是因为自己胆小,聪明可爱,同时也隐 隐道出了翠翠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爷爷的依恋。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 把河面装饰了一层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 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 “假若爷爷死了?”
小说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 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 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 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外公对 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 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 了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在自然的明净 之中,更有人情心灵的明净。 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隐含了对现实生活古 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是对重建民族品德和 人格的希望。
拓展延伸:试把翠翠心理与以下诗 歌的主人公心理相比较
诗经· 郑凤·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 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阵阵,夏雨雪, 天地和,乃敢与君绝!
这是翠翠的心事与惧怕,反衬着她对爷爷深 厚的感情,爷爷是她生活的依靠,更是她心灵的 寄托。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 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 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 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显示出翠翠调皮、活泼的一面。她不是真的生爷 爷的气,而是赌气,薄怒,只是表现出小女孩特 有的娇气和顽皮,让人忍俊不禁。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 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 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表明翠翠对爷爷的信任和依恋,仿佛一离 开了爷爷便不知何去何从,写出了一个娇羞可爱 的小女孩形象。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到路上时,祖父想起什么似的,又问翠 翠,“翠翠,翠翠,人那么多,好热闹, 你一个人敢到河边看龙船吗?”翠翠说: “怎么不敢?可是一个人有什么意思。”
…笑着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 你答应不答应?”翠翠就说“: 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 祖父提大老来做媒,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 欢祖父再说下去。这里 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 “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给祖父的,翠翠自然不稀罕,她心里想 的是傩送。
【主题】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 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风声,水声,歌声,唢呐声,啜泣声, 声声惊残梦; __ __情,爱 __情,手足 ____情, ____ 乡情,民 骨肉情, 情情乱痴心。
仔细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翠翠是个怎样的女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结 翠翠天真善良、活泼可爱,她和爷爷相 依为命,对爷爷充满了依恋。
外公:
善良淳朴、工作尽职
傩送:
淳朴善良、健壮俊美、
幽默风趣、重义多情
慈善仁厚、重义轻利
小说是怎样体现纯朴的人性之美?
祖
亲
父
情
翠 翠
天
保
手足情
傩
送
心理描写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 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 翠翠知道自己误会了傩送,表现出的是吃惊、羞涩、默默 无语,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道影子的流露。 最后祖父借和翠翠同岁的的新娘喻示翠翠时,翠翠“明白 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的把船拉动起 来”。 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已 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
沈 从 文
边 城
教学脉络
1
2 3 4 5 作者简介 梳理情节 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 小说语言
【作家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 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京派作 家群”发起人。 其小说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 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 新的风情风景画为一炉,展示人性
【情节梗概】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 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 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 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 船总的小儿子傩送并喜欢上了他。傩送的哥哥天保喜 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 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 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 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 之后,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 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 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 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 “这个人也许 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翠翠和以上两位女子相比,显得 含蓄、羞涩,翠翠内心萌动的感情始 终没有直接外露,连她最深爱、最依 恋的爷爷也没有启齿。作者通过人物 的对话和感情变化展示了翠翠微妙而 复杂的内心世界。
小说语言:
写景优美舒展, 写人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
和如诗如画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特点:
玲珑剔透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 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 一体,语言格调古朴,主干凸出,单纯而又 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 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 示。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 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 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 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 了。”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这句中体会出翠翠对二老 的喜欢,虽然这种喜欢是淡淡的。“大鱼咬你” 这句话对翠翠而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温柔的回忆, 而且,这句话带有俏皮味,也成了翠翠和二老以 后相爱的一个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