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前我们都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在把“能力”提升为“素养”,无疑是提高了要求。
因为“素养”这两个字蕴涵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或者更多的说不完的东西。
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课程标准上有答案、一些文章也都有了相关说明。
我记不住那么多规范、完整的解释,但我知道一点,数学素养≠数学知识!
掌握了数学知识就是形成了数学素养吗?许多时候,我们都固执地认为学生只要掌握数学知识就可以了,只要会做题就可以了,于是,一张张的试卷、一题又一题的重复,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人。
数学教学仅仅是这样的吗?我们要给孩子的也仅仅是这些吗?
数学有着重要的思维训练功能,数学思考,能让孩子们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表层,更能透过表面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得思维走向深刻、充满理性。
数学教学不仅是习得、模仿、练习、熟练化,不仅是数字符号、公式、规则、程序的简单组合,更多地,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领略数学学习的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数学看起来似乎与价值判断无关,然而数学依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善”,比如:探索过程中的执着与坚韧、严谨与求实,无不见证着数学更为深沉的德性力量,使数学可以超越知识本身,找寻到更为丰富的内涵。
所以,数学素养决不等同于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很多方法,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切入点,透过这个点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
“数学阅读”我们已经做了一年多了,它可以让我们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去尝试、去研究。
如果我们坚持做下去,教师会对教材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进而课堂上会出现更浓郁的研究氛围,学生会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讨论争鸣,各不相让,数学博大精妙的思想方法,踏实严谨的理性精神,求真臻善的文化特征,会吸引着孩子不断去追求,去探索,去研究,亲身领略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给孩子丰富的数学、内涵的数学,而不是冰冷、毫无生气的数学;不要让孩子成为做题的机器,让他们成为一个具有数学素养的人。
这是我们必须改变的,也是必须给孩子的!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