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题库

《中国法制史》题库

《中国法制史》题库(一)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眚与非眚B、傅别质剂C、狱讼D、钧金束矢2 ( )A、春B、汉C、隋D、唐3 ( )A、纳采、问名、纳币、纳吉、请期、亲迎B、问名、纳采、纳币、纳吉、请期、亲迎C、纳采、问名、纳币、纳吉、请期、亲迎D、问名、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4 ( )A、律令格式B、律令科比C、律典疏例D、律令敕例5 ( )A、北齐律B、北周律C、北魏律D、隋律6 ( )A、四尺B、五尺C、六尺D、六尺五寸7 ( )A、大元通制B、风宪宏纲C、元典章D、至元新格8 (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9 ( )A、番例B、西宁番子条例C、理藩院则例D、回疆则例10 ( )A、众议院B、资政院C、咨议局D、参议局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昏B、墨C、贼D、杀2“三不去”的内容包括 ( )A、与更三年丧B、前贫贼后富贵C、有所娶无所归D、妻子患病3 ( )A、铸刑书B、仆区法C、茆门法D、铸刑鼎4 ( )A、髡B、耐C、完D、赀5 ( )A、朝律B、越宫律C、傍章律D、九章律6 ( )A、造意者B、家长C、监主D、化外人7 ( )A、《至元新格》B、《元典章》C、《至正条格》D、《大元通制》8 ( )A、充军刑B、枷号刑C、剌配刑D、廷杖9 ( )A、《蒙古律例》B、《西藏通制》C、《苗例》D、《回疆则例》10 ( )A、商行为B、公司律C、票据法D、海船律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45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二)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提出的。

A、夏B、商C、西周D、春秋2 ( )A、嘉石之制B、圜土之制C、居作之制D、罚作之制3 ( )A、《法经》B、《汉九章》C、《唐律疏议》D、《宋刑统》4 ( )A、《关市律》B、《效律》C、《金布律》D、《傅律》5 ( )A、律令格式 B C、律令科比 D、诏制律例6 ( )A、杂法B、具法C、网法D、捕法7 ( )A、同类相犯各依本俗法 B C、依津拟断 D、以其本国法拟断8 ( )A、大理寺B、刑部C、廷尉D、都察院9赖和班禅买童转世专门法规是 ( )A、《西藏章程》B、《西藏通制》C、《西藏禁约十二事》D、《礼部则例》10 ( )A、大清律例 B C、大清现行刑律 D、大清新例律二、多项选择题:(20×2=20分)1 ( )A、当事人的盟誓B、傅别C、质人D、五听2 ( )A、改法为律 B C、奖励军功 D、取消“刑不上大夫”的特权3 ( )A、买卖契约B、雇佣契约C、借贷契约D、租借契约4 ( )A、荐举B、征召C、考试D、任子5 ( )A、战俘B、罪犯C、隶臣妾D、人臣妾6 ( )A、群饮罪B、首匿罪C、通行饮食D、见知故纵7 ( )A、征召B、辟举C、任子D、察举8 ( )A、商人B、官吏C、奴婢D、赘婿9 ( )A、《新律》B、《泰始律》C、《北魏律》D、《北齐律》10 ( )A、《州郡令》B、《尚书官令》C、《军中令》D、《邮传令》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因。

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三)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嘉石B、圜土C、D、虎2 ( )A、四尺B、五尺C、六尺D、六尺五寸3布遭到了反对,其中孔子反对的公布成文法的邦国是 ( )A、晋国B、鲁国C、郑国D、楚国4 ( )A、乏徭B、逋事C、傅别D、傅籍5 ( )A、诉B、告诉C、告劾D、弹劾6 ( )A、宫刑B、斩右趾C、加役流D、充军7 ( )A、御史大夫B、御史台C、都察院D、监察院8 ( )A、十九信条B、钦定宪法大纲C、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9 (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虎门条约》D、《中关五口通商章程》10 ( )A、大清刑事诉讼律B、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C、法院编制法D、大理院审判编制法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大案奏裁制 B C、鞫谳分司制 D、理雪制度2 ( )A、《皇统制》B、《续降制书》C、《泰和律义》D、《泰始律》3 ( )A、蒙古B、色目C、汉人D、南人4 (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条画五章》D、《元典章》5 ( )A、养老B、年限C、出舍D、归宗6 ( )A、包银B、俸钞C、两税D、丝料7 ( )A、“胡党案”B、“蓝党”案C、空印案D、郭桓案8 ( )A、《大诰》B、《大明律》C、《大明令》D、“教民榜文”9 ( )A、奸党罪B、交结近待官员罪C、大臣专擅选官罪D、文臣不得封公候罪10 ( )A、肃政廉访司B、御史台C、都察院D、六科给事中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革。

3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四)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西周的礼B、唐律疏议C、宋刑统D、汉九章2 ( )A、眚B、眚C、终D、非终3作为一项平抑粮价的变法措施是由 ( )A、商鞅提出B、子产提出C、李悝提出D、叔向提出4 ( )A、顾山B、嘉石制C、罚作D、城旦舂5 ( )A、北周律B、北魏律C、北齐律D、晋律6 ( )A、九篇B、十二篇C、十八篇D、二十篇7 ( )A、唐六典B、政典C、大明会典D、大清会典8 ( )A、大浩B、条法事类C、重法地法D、编敕9 ( )A、大元通制B、至元新格C、至正条格D、元典章10 ( )A、请求判决B、请求上诉C、请求复审D、请求宣判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B、行伪而坚C、析方破律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2 ( )A、嫡长子继承制B、小宗服从大宗C、周王既是天子又是家长D、亲亲尊尊3 ( )A、废世卿世禄B、尽地力之教C、善平籴D、制定《法经》4 ( )A、全家连坐B、什伍连坐C、军队连坐D、官吏间连坐5 ( )A、出界B、事国人过律C、非正D、阿堂6 ( )A、齐衰B、斩衰C、大功小功D、缌麻7 ( )A、创设加役流B、三复奏变为五复奏C、改兄弟连坐的范围D、明确比附原则8 ( )A、一月B、二月C、三月D、六月9 ( )A、雍正会典B、乾隆会典C、嘉庆会典D、光绪会典10 ( )A、罚金B、拘役C、有期、无期徒刑D、死刑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五)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夏法B、夏刑C、禹刑D、汤刑2 ( )A、官刑B、政典C、王制D、甘誓3 ( )A、成劾B、读鞫C、乞鞫D、讼狱4楚国制定的有关隐匿亡人的法律被称为 ( )A、被庐之法B、常法C、仆区法D、茆门法5 ( )A、废徭B、乏徭C、逋事D、荒阅6 (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黄老思想D、理学思想7 ( )A、北魏B、唐朝C、隋朝D、宋朝8 ( )A、不睦B、不义C、不道D、恶逆9 ( )A、大清律例B、大清律集解C、大清现行刑律D、大清新刑律10 ( )A、宋刑统B、法经C、汉九章D、唐律疏议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BC、嫡长子的继承权D、一夫一妻多妾制2 ( )A、“尽地力之教”B、“善平籴”C、“明法审令”D、制定《法经》3 ( )A、《秦律十八种》B、《秦律杂抄》C、《法律答问》D、《封诊式》4 ( )A、具五刑B、族诛C、枭首D、醢脯5 ( )A、轻徭薄赋B、约法省刑C、明德慎刑D、德主刑辅6 ( )A、绞B、斩C、腰斩D、弃市7 ( )A、死刑复奏制B、大理寺的设置C、律博士的设置D、准五服以制罪8 ( )A、八议B、请、减C、赎D、官当9 ( )A、禁榷B、抽分C、博买D、收市10 ( )A、蒙古B、色目C、汉人D、南人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六)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恶而掠美B、贪以败宫C、杀人无忌D、汝不恭命2 ( )A、商朝B、战国时期C、春秋时期D、西周时期3 ( )A、饮食B、祭祀C、军事D、刑杀4 ( )A、决事比B、春秋决狱C、廷行事D、封诊式5 ( )A、15岁B、20岁C、23岁D、25岁6 ( )A、晋律B、魏新律C、北齐律D、大统式7 ( )A、《大业律》B、《开皇律》C、《贞观律》D、《永徽律》8 ( )A、禁榷法B、市易法C、市舶条法D、商贾法9 (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至正条格D、元典章10 ( )A、充军B、枷号C、廷杖D、夹棍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奴隶B、兵器C、牛马D、珍异之物2 ( )A、告劾B、纠举C、公室告D、非公室告3 ( )A、秦律18种B、秦律杂抄C、法律问答D、封诊式4 ( )A、律B、令C、科D、比5 ( )A、与更三年丧者B、前贫贱后富贵者C、有所娶无所归者D、不可共粜盛者6 ( )A、男子B、造意者C、家长D、监监部主7宋代在刑罚制度方面的主要变化表现为实施 ( )A、折杖法B、凌迟C、廷杖D、刺配8 ( )A、《雍正会典》B、《乾隆会典》C、《嘉庆会典》D、《光绪会典》9 ( )A、债权B、物权C、亲属D、继承10 ( )A、晋律B、开皇律C、大业律D、武德律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七) 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原则最早提出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 ( )A、圜土制B、嘉石制C、靡胥制D、梏摹制3 ( )A、律令格式B、律令科比C、敕令格式D、例全科比4 ( )A、曹魏律B、晋律C、北魏律D、南陈律5 ( )A、唐六典B、明会典C、清会典D、元典章6 ( )A、唐律B、汉律C、法经D、刑鼎7 ( )A、工律B、田律C、均工律D、效律8 ( )A、质剂B、傅别C、券书D、卷契9 ( )A、番例B、盛亲定例C、回疆则例D、保甲条例10 ( )A、刑部B、法部C、大理院D、大理寺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辞听B、色听C、气听D、目听2 ( )A、贾弃B、张斐C、杜预D、刘劭3 ( )A、谋反B、弃城C、恶逆D、不道4 ( )A、断例B、指挥C、申明D、看详E、诰谕5 ( )A、六部尚书B、左都御史C、大理寺卿D、通政史6 ( )A、律B、令C、例D、会典7 ( )A、原例B、增例C、钦定例D、事例81906年五大臣回国后,上书建议进行预备立宪,认为立宪的好处是 ( )A、皇位永固B、外患渐轻C、内乱可弭D、君主立宪9 ( )A、流刑B、死刑C、杖刑D、笞刑10 ( )A、松岗义正B、法律馆C、礼学馆D、志田钾太郎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