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10课 梨园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0课 梨园学案+课时训练 岳麓版历史必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考点解读】考点: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解读:中国古代戏曲萌芽于古代的“傩”,春秋战国以后戏曲的元素增多,唐代时有了专门场所“梨园”,宋代时戏曲的形式完备,元朝时戏曲走向成熟,在明朝中叶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兴起,清朝时期,安徽的徽剧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形成新剧种--京剧,被誉为“国粹”。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知识梳理】一.起源:起源于原始,这种带有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

其中便孕育着戏剧的萌芽。

二.发展1.春秋战国以后:宫廷晏乐、具有了更多的戏曲元素。

2.唐代:宫廷中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歌舞戏有一定的、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3.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瓦舍等娱乐场所的出现,在浙江温州一带开始流行“”,戏曲形式开始完备。

三.成熟1.兴起:元杂剧在北方兴起。

2.特点:将、歌唱、对白、、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的成熟,形成了中国戏曲和以表意的特殊传统。

3.代表人物及剧作:的《窦娥冤》;王实甫的《》。

四.进一步发展.1.概况:昆曲兴起于江南昆山,熔、、、和戏于一体,其主要特色是,明中叶到清中期达到鼎盛。

2.影响:对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五.发展高峰:1.京剧形成原因:明清时期,北京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各地艺人集聚;乾隆年间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形成。

2.形成:徽戏吸取昆曲、秦腔等剧种的和,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

3.艺术特点:角色分为个行当;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段;用多种乐器控制、渲染气氛。

4.历史地位: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

【重点突破】京剧的兴起原因和艺术特点1.京剧的形成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促成的。

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

明清时期的北京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又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成为达官贵人、各地商人、四方艺人聚集的中心,成为全国的一大休闲文化中心。

这就为戏剧艺术在北京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2.“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

乾隆帝为庆祝八十寿辰,调三庆班进京,后来,四喜、和春、春台三大徽班进京,其演出风行一时,徽剧占据了北京的舞台。

道光年间,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加入徽班演出。

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种新剧种----京剧。

3.其本身具有通俗质朴的特点,满足观众的口味。

4.广大艺术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典例探究】(2011·福建文综)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解析】选A。

本题可用排除法。

京剧取各种戏剧之长而成,不是“戏剧之祖”,排除B项。

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

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故项。

2.(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

作为历史材料,它图5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这只是一种娱乐方式的(说唱),排除③;东汉说唱俑是陶塑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增加了对当时成都人的直观感受,故选①②④。

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图片是研究古代戏曲艺术的有力史料②傩戏蕴含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③杂剧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形式④三幅图片依次体现了其艺术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③元“昆曲、秦腔”出现时间比元杂剧晚,也不会融入元杂剧。

【备考指导】本考点近几年考查较少,因为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所以备考时亦应给予关注以下角度:1.知识角度:京剧形成的时间、背景及艺术特点,尤其是四大行当可以设新情境进行考查。

2.热点角度(1)近年来,中国文化热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京剧已被划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利用社会的热点问题,切入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进行陶冶情操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命题角度。

(2)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探索的一个文化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角度。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 )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2.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D.主要在元朝时期的北方地区兴起3.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词的兴起和流行②唐朝诗歌的兴盛③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④元杂剧的繁荣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的一句话:“唐宋以来(科举盛行),一旦废止,士才无所用……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遂为千古绝之文字。

”据此判断,该同学的研究主题应是 ( ) A.元杂剧兴盛的根本原因 B.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科举考试在元代的发展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5.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满足市民要求6.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7.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唱腔“字正腔圆”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表达是对中国戏曲形象、生动的描述。

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 ( ) A.动作程式化 B.场景虚拟化 C.人物脸谱化 D.语言音乐化9.有人曾对与右图反映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如下描述:“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这一著名戏剧(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B.是士人群体逐步形成的直接产物C.与理学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有关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10.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选择了以京剧为主轴的八分钟中国表演,让在场的观众大开眼界。

张艺谋选择京剧的理由是 ( )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D.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二.非选择题1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二 1845年前后,在进京的湖北演员余三胜、谭志道等人的努力下,西皮和二黄终于交融在一起,皮黄戏正式形成,京剧终于诞生了。

最早的京剧就从西皮和二黄中各取一字,称为皮黄戏。

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9分)(2)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7分)(3)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4分)第10课梨园春秋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1—10ACBBA ABBAC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1)问,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从商业、城市、阶层等方面全面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应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的是社会教化功能。

第(3)问,可与题目引言中法国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综合理解作答。

【答案】(1) 主要原因: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2) 剧种:京剧。

社会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3)变化: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