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试题答案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培训试题答案

2012年固始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30分)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以上,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天以上。

( D )
A、40 5
B、39 6
C、40 7
D、40 10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人群分布主要为,占85%以上,中老年居多,50岁以上者约占80%,女性稍多于男性。

( B )
A、工人
B、农民
C、学生
D、军人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及其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可导致感染,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天,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D )
A、10
B、8
C、12
D、14

4、各级医疗机构发现符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暂参照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 A )
A、乙类24
B、丙类24
C、甲类 2
D、乙类12
二、填空题(30分)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播途径尚不明确,蜱可能是传播媒介,流行季节4-10 月,潜伏期7-9 天。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病例定义为: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 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地区分布:病例多分布于山区和丘陵等地带,呈高度散发。

4、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三、问答题(40分)
1、怎么预防蜱叮咬被蜱叮咬后怎么办
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长时间停留。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腿,不要穿凉鞋,同时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驱避剂或花露水。

离开时应检查皮肤及衣物上有无蜱附着。

一旦发现被蜱叮咬,不要直接用手去除,可用酒精涂抹在蜱身上,或用烟头、香头轻烫蜱的身体使其自行退出,然后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将蜱摘除,最后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
2、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流行季节如何及时发现、诊断
有蜱叮咬史或疫源地野外活动史者(特别是4-10月份),应当对蜱传播疾病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最好到乡镇卫生院或者县级医疗机构进行至少两次血常规检查,诊断是否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