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2.背诵课文。
倾听。
课后复习巩固。
电视机。
44’10—45’00
3.第一段老师引领学习为主,第二段学生探究学习为主。
1.利用iPad的学习软件和上网,学习文言词语,翻译句子;
2.了解汉字起源、构造、含义、演变;
3.在iPad上学写古汉字,展示交流。
利用iPad和网络,能使学生拥有多种字典和画图板,拥有丰富的学习材料,更好地解决文言词语的重难点,并能互相交流展示,激发其学古汉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利用iPad上网探究学习,理解文言词语、翻译句子。
教学难点:
了解部分汉字的起源、构造、演变、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
阶段
教师活动
复习
导入
由《爱莲说》“说”的文体知识导入,并让学生思考《马说》说的是马吗?
回忆回答,产生学新知的兴趣。
由旧知导入,降低新知难度,引发学习兴趣。
教师iPad机,电视机。
0’00—2’00
了解
作者
指导学生利用iPad上网查询作者相关信息,并简要概括。
1.用iPad上网查询作者信息。
2.概括信息。
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和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了解作者。
学生iPad机,电视机。
2’00—7’00
诵读
文本
1.老师范读,指导读音、停顿、语调。
2.引导学生自读齐读。
5.语音放大系统:教师讲课声音放大、学生回答声音放大和电视机声音放大。
教学背景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掌握了利用iPad中的各种软件学习的能力。《马说》为文言文讲授课,整体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以诵读文本、疏通文本为主,方法是老师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为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并进行文言文阅读拓展训练。本节课为《马说》的第一课时。
3.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为学生过程性学习结果的交流展示提供了必要条件,学生使用iPad上的画图软件,画出所学的古汉字,并能通过网络投影到电视大屏幕上,实现过程中的相互交流。同时,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还为课堂教学评价与及时反馈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在课堂检测环节,学生的检测结果能直接以具体数据的方式呈现在老师的iPad机中,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展示。
1.倾听范读。
2.自读体会。
3.朗读展示。
教师范读,比诵读视频能直观,更具感染力,有效将学生带入情境,培养文言文语感。
教师iPad机,激光笔,电视机。
7’00—17’00
探究
学习
1.指导学生解释文言词语,翻译句子,利用ipad上网探究学习重难点词语。
2.展示几个象形文字、会意文字的图片(骈、之、美、安),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构造、含义、演变。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1.信息工具:师生每人一台iPad机器,电视机。
2.网络支持:互联网、交互式网络教学环境。
3.操作系统:Apple操作系统及其办公软件Keynote,Windows操作系统及其办公软件Word,Powerpoint。
4.软件工具:“Draw Free”、“古汉语常用词典”、“说文解字”、“象形文字”、“新华字典”等。
师生iPad机,网络环境及交互式网络,电视机。
17’00—40’00
课堂
评价
1.发送课堂检测题目。
2.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地讲解。
1.做检测题。
2.将答案发送到教师机。
利用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师生ipad机,网络交互平台,电视机。
40’00—44’50
课后
作业
1.整理文句翻译。
2.在网络环境下使用ipad辅助语文课程学习,遇到重要或有困难的文言词语,学生能够直接利用iPad上网,或者利用其中已下载的软件,如“古汉语常用字典”、“说文解字”“象形字典”、“新华字典”等,查询多种字典,解决学习问题,从而更好地了解汉字起源、构造、演变、含义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激发学生学习古汉语热情。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作者的相关信息,并提炼概括,从而培养学生搜索信息和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
3.引导学生利用iPad工具上网探究学习,解释文言词语、翻译句子,了解部分汉字起源、构字、演变、意义,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重要文言词语,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马说》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开始时间
2015.3
结束时间
2015.6
学科
语文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
案例名称
《马说》
教材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1月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利用网络环境、iPad工具和电视多媒体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们所提供的各种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兴趣的激发、丰富的知识,这样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与参与度,使学生爱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