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0-5-6 18:31 |提问者:茉莉雨晴我是个广东人,我对普通话很有兴趣,随让身边的朋友说我普通话很好,但是我觉得还不够,所以想问一下怎样才能学好普通话。
最佳答案以我的经验,要先找准自己发音的缺陷音,再有针对性地练练绕口令,会有改善的。
再有,平时注意用普通话,听着自己发音不对的地方注意纠正。
绕口令——声母b-p: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补皮褥子》)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葡萄皮儿》)d: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就别炖我的炖冻豆腐。
要是混充会炖我的炖冻豆腐,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哪就吃不成我的炖冻豆腐(《炖冻豆腐》)。
l:六十六岁刘老六,修了六十六座走马楼,楼上摆了六十六瓶苏合油,门前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柳上拴了六十六个大马猴。
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座走马楼,打翻了六十六瓶苏合油,压倒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吓跑了六十六个大马猴,气死了六十六岁刘老六(《六十六岁刘老六》)。
d-t:大兔子,大肚子,大肚子的大兔子,要咬大兔子的大肚子(《大兔子和大肚子》)。
n-l:门口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四辆四轮大马车》)。
h:华华有两朵黄花,红红有两朵红花。
华华要红花,红红要黄花。
华华送给红红一朵黄花,红红送给华华一朵红花(《华华和红红》)。
j、q、x:七巷一个漆匠,西巷一个锡匠,七巷漆匠偷了西巷锡匠的锡,西巷锡匠偷了七巷漆匠的漆。
(《漆匠和锡匠》)。
g-k: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狗(《哥挎瓜筐过宽沟》)。
h-f:一堆粪,一堆灰,灰混粪,粪混灰(《一堆粪》)。
z-zh:隔着窗户撕字纸,一次撕下横字纸,一次撕下竖字纸,是字纸撕字纸,不是字纸,不要胡乱撕一地纸(《撕字纸》)。
s-sh:三山撑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四时春(《三山撑四水》)。
z、c、s-j、x:司机买雌鸡,仔细看雌鸡,四只小雌鸡,叽叽好欢喜,司机笑嘻嘻(《司机买雌鸡》)。
zh、ch、sh:大车拉小车,小车拉小石头,石头掉下来,砸了小脚指头(《大车拉小车》)。
r:夏日无日日亦热,冬日有日日亦寒,春日日出天渐暖,晒衣晒被晒褥单,秋日天高复云淡,遥看红日迫西山(《说日》)。
sh、四声:石室诗士施史,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氏视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十狮尸实是十石狮尸,试释是事实(《施氏食狮史》)。
绕口令韵母ao---iao---iou铜勺舀热油,铁勺舀凉油;铜勺舀了热油舀凉油,铁勺舀了凉油舀热油。
ao---iao---ou---iou咱村有六十六条沟,沟沟都是大丰收。
东山果园像彩楼,西山棉田似锦绣,北山有条红旗渠,滚滚清泉绕山走。
过去瞅见这六十六条沟,心里就难受;今天瞅(chǒu)见这六十六条彩楼、锦绣、万宝沟,瞅也瞅不够!an—ang—uan城隍庙里俩判官,左边是潘判官,右边是庞判官。
不是潘判官管庞判官,而是庞判官管潘判官。
ang—iang辛厂长,申厂长,同乡不同行。
辛厂长声声讲生产,申厂长常常闹思想。
辛厂长一心只想革新厂,申厂长满口只讲加薪饷。
en—eng—ing—ong东洞庭,西洞庭,洞庭山上一根藤,青青藤条挂金铃。
风起藤动金铃响,风定藤定铃不鸣。
en—eng老彭拿着一个盆,跨过老陈住的棚;盆碰棚,棚碰盆,棚倒盆碎棚压盆。
en—eng陈是陈,程是程,姓陈不能说成姓程,姓程也不能说成姓陈。
禾旁是程,耳朵是陈。
程陈不分,就会认错人。
in—ing小青和小琴,小琴手很勤,小青人很精,手勤人精,琴勤青精,你学小琴还是小青?in—ing同姓不能念成通信,通信也不能念成同性。
同姓可以互相通信,通信可不一定同姓。
an—ian—ang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普通话为什么要重视语音学习普通话必须兼顾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
汉语方面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区之间的语音系统差别大,就是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也常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是有限的。
可以说,语音差异是造成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
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学习语音必须专注地通过口、耳的训练才能学好。
怎样学习普通话发音学习普通话语音包括发音和正音两个部分。
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最基本的要求。
发音是否准确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所以首先要提高语音的分辨力。
在掌握了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
正音是指掌握汉字、词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这属于一种记忆的训练。
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
在正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朗读、会话练习,逐步运用到实际口头语言中。
普通话的吐字归音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
声,又叫字头;韵,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字神,体现在韵腹上。
汉字的发音应该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
要求得“珠圆玉润”,应该尽量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以韵尾为另一端,韵腹为核心。
要达到枣核形是让自己的普通话更纯正的关键,但是,不可能,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这样必然会违背语言交流的本质,去追求技巧和方法,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的节奏。
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会结束。
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1、出字——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
2、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
3、归音——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
尤其是i u n ng等做韵尾时,要注意口型的变化。
如何使声音更饱满、宏亮感觉说话费劲,声音传不远,大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没有充分利用共鸣器官;其二是气息不稳。
我们所发出的声响都是依靠两片声带震动而成,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震动经过了咽、喉、口腔、鼻腔、胸腔等人体自然的空间后被逐渐修饰、放大,形成自己的风格,最终传达到听众的耳朵里。
在我们说悄悄话(用气声)的时候,声带并没有震动,仅仅依靠气息的摩擦,再怎样用力,也不会有任何声响,因为没有震动,也就没有共鸣!反之,要追求声音洪亮,一味依靠声带的强烈震动,只能造成声带充血,声音嘶哑。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充分利用共鸣腔,让震动在口腔、鼻腔甚至胸腔得到共鸣,放大,自己的声音才会饱满,圆润,高扬。
教你几个小技巧: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一样轻轻地发声。
或者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放松、再放松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
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注意周围有没有人哦!)。
以上技巧其实就是打开口腔的几大要点,以后在大声说话的时候,注意保持以上几种状态就会改善自己的声音。
但是,切记,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矫枉过正,更不要只去注意发音的形式,而把你说话的内容给忘了,这就本末倒置了。
再说气息的问题。
发音靠震动,震动靠气息,所以要使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就要有饱满的气息。
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随时保持一定的呼吸压力。
平时可以多做一些深吸缓呼的练习,最好在练习说话的时候先站起来,容易寻找到呼吸状态,要坐的话,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倾。
运用气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要在上述的呼吸压力中缓缓的释放,并且要善于运用嘴唇把气拢住。
这样来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压力平衡。
最后,顺便说说声音的线路问题。
我们的发音,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线路,比如打呼哨,声音很响亮,道理就在于气息畅通,声音集中,通行无阻。
说话也是这样,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声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
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而明亮。
如何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普通话中舌尖前音(又叫平舌音)z、c、s 和舌尖后音(又叫翘舌音)zh、ch、sh这两类声母的发音部位一前一后,完全对立,很多人会把舌尖后音读成舌尖前音。
若想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两类声母的发音特点及规律,其次要能准确区分含有两类声母的不同的字词。
具体的区分方法是:第一,利用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来区分。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显示:(1)以ua uai uang 作韵母的字,声母是zh ch sh,如“抓、耍、拽、庄、床、双”等;(2)以en作韵母的字,除了“怎、参(差)、岑、森”几个字外,以eng作韵母的字,除了“层、曾”和以“曾”做声旁的少数字外,其余字的声母都是舌尖后音。
(3)以ou作韵母的字,除了“凑”等少数字外,其余的声母是ch;(4)以uen作韵母的字中,只有“顺、吮、舜、瞬”四个字的声母是sh,其余字声母是s;(5)以ong作韵母的字中,声母只有s,没有sh。
第二,根据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利用已知的声旁推断出同声旁的一批字的读音。
这种方法虽有例外,但不妨一试,只是用时须谨慎,以免有出入。
学习普通话语音以及播音发声前,考生应对语音及播音发声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准确理解科学发声的相关内容。
比如,在说到普通话韵母的发音要领时,如果不知道舌位的概念,那么就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因此,要重视对语音及发声的概念的学习,以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二)提高普通话语音的听辨能力只有增强我们普通话语音的听辨能力,才能对我们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学习作指导,作修正,使标准读音成为习惯读音,使我们的用声科学。
我们知道,婴儿咿呀学语时,就是通过听大人说话,然后模仿大人的语言而发出简单的字音,如果没有了听力,那么也就丧失了模仿的能力,也就说不出话来了。
所以,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也要首先学会"听".听力是学好语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样才能分辨出什么是标准的普通话,什么是不标准的普通话,什么是圆润动听的嗓音,什么是干瘪刺耳的声音,听得多了,听得准了,说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多了。
(三)循序渐进地进行普通话语音及发声练习学习普通话语音及播音发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
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多练习,坚持不懈地练习,以加强和巩固自己对正确语音和正确发声方法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