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重构与心力衰竭
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照, 抑制心室重构—明显降低全心质量指数
及脑钠肽水平(P <0.05)
刘建勋, 等, 疑难病杂志,2007,6(3):141-143 宋优,等.中国免疫学杂志,2007,23:806-810 李佳 等.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2):170-172 李彦红,等.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8):705-706
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作用研究
通 络 干 预
与洋地黄类药(地高辛)对照, 强心作用-明显改善犬心衰模型血流动力学
(P>0.05)
显著增加左室心肌收缩力(LVMCF)
与雷米普利对照 抑制RAAS -明显抑制AngII (P <0.01)
与速尿对照 利尿作用-明显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量
降低肾脏水通道蛋白2(P <0.01)
Pathophysiology of Heart Failure: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Left-ventricular remodeling is defined as a change in LV geometry, mass and volume that occurs over a period of time.
心肌细胞功能异常:钙稳态、收缩蛋白、能量等 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死亡等
心肌微血管障碍: 血管新生等 细胞外间质增加: 纤维化等
炎症
心肌损伤或心室负荷过重
心肌功能障碍
负荷增加 组织灌注降低
神经激素,细胞因子 机械张力信号
心室重塑、神经 激素、细胞因子 激活及基因表达 相互作用致心衰
的机制假说
基因表达改变
胶囊。 气分病变与神经体液调节异常高度相关;血分病变与血流动 力学障碍及心室重构高度相关;水分病变与钠水潴留高度相关。 芪苈强心不仅能强心、利尿、扩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显 著缓解心衰症状;又能干预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减少心室重 构,改善慢性心衰发生的生物学基础,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长
期预后。 显示出芪苈强心标本兼治慢性心衰的特色优势
Valv
Pump Failure
Non Cardiac Factors
Symptoms
CHF
Progression of hypertension and other early risk factors for heart failure
Klapholz M Mayo Clin Proc. 2009;84:718-729
心衰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针对 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死亡 率和住院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12):1076-95
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Infarction and in Diastolic and Systolic Heart Failure
心肌细胞 生长、重构
毒性作用、缺 血、能量耗竭
凋亡
坏死
细胞死亡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模式的历沿
革
40-60年代—心肾模式
强心、利尿
60-70年代—血流动力学
强心、利尿、扩血管 β受体激动剂
80年代以后—心室重构
阻滞神经体液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激活 ACEI β受体阻滞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芪、附子、人参、桂枝
“水分”
尿少水肿 (钠水滁留)
利水消肿
葶苈子、泽泻、香加皮
络息成积
心室重构、心脏扩大
强心、利尿、扩血管
标 缓解心慌气短、
不能平卧、尿少水肿症状
兼治
本 抑制RASS与交感神经 减少心室重构
与RASS、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导致心室重构为慢性心衰病机新概念相吻合。
在脉络学说指导下,提出慢性心衰“络息成积”的病机新概 念,总结出“气血水同治分消” 遣药组方规律研制出芪苈强心
芪苈强心胶囊
体现慢性心衰治疗的重要学术进展
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支持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合作项目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
理论创新
组方独特
改善心衰症状
抑制心室重构
脉络学说指导 慢性心衰病机、有效组方及作用研究
“气分”(神经体液调节异常)
气阳虚乏
“血分”脉络瘀阻
(血流动力学异常)
活血通络
丹参、红花
益气温阳
心室重构与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基础与临床研究证 据
上世纪末提出心血管事件链的概念 成为慢性心衰防治的新理念
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心室扩张
动脉粥样硬化 左室肥厚
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衰发生发展 最基本机制心室重构
充血性 心力衰竭
终末期心脏 病死亡
心力衰竭事件链是一系列以病理生理为主线,将心力衰竭危险因子和临床疾病连接而
Jessup et al. N Engl J Med 2003;348:2007-2018
Neurohormonal model of HF
McMurray J, Pfeffer MA.Circulation. 2002;105:2099-106.
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
从心肌肥厚到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现在—器械及辅助装置
ICD CRT/CRTD LVAD 其它……
将来—基因治疗 ; 细胞植入/ 再生 ; 异种移植?……
Primary targets of treatment in HF
Jessup M, Brozena S. N Engl J Med. 2003;348:2007-18.
成的链条;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首先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左室
肥厚,继而出现心肌梗死,左室重构,接着发生心室扩张,心力衰竭,最终导致终末
期心脏病甚至死亡。
Prof Victor Dzau USA
Arrhythmias
CAD
Hyp
CM
LVD Remodeling Low EF Death
心肌重构
心肌重构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造成心肌结构、功能和 表型的变化。其特征为:①伴有胚胎基因再表达的病理性心肌细胞肥 大,导致心肌细胞收缩力降低,寿命缩短;②心肌细胞凋亡,心衰从 代偿走向失代偿的转折点;③心肌细胞外基质过度纤维化或降解增加 。临床上可见心肌肌重和心室容量的增加,以及心室形状的改变,横 径增加呈球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