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的概念 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

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

它与财务评价系统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编辑]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财务预警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①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

②预知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③控制危机。

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编辑]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基本特征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的特征: (1)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即危机因素一旦萌生,能够在指标值上迅速反映出来; (2)一旦指标值趋于恶化,往往意味着危机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亦即应当属于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先兆性指标,而非业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时的结果性指标。

(3)就财务层面上看,诱发财务危机最为直接的原因,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由此而导致了企业集团竞争的劣势地位,未来现金流入能力低下;或是企业集团一味地追求销售数额的增长,却忽略了对销售质量----现金流入的有效支持程度及其稳定可靠性与时间分布结构等的关注,由此导致企业集团陷入了过度经营状态与现金支付能力匮乏的困境。

这就要求企业集团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应当依托这一基点加以把握。

[编辑]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方式 财务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的指标和判断预警的警戒线。

建立的方式有以下两种思路: 1.单一模式思路。

单一模式是通过单个财务比率的恶化程度来预测财务风险。

可设立以下比率:[[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其中:资产变现率=资产变现金额÷资产账面金额) 企业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可以表现出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跟踪考察时,应对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予以特别注意。

当这些指标达到经营者设立的警戒值,预警系统便发出警示,提请经营者注意。

企业的风险是各项目风险的整合,不同比率的变化趋势必然表示出企业风险的趋势,但单一模式没有区别不同比率因素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

一个比率变好,另一个比率变坏,便很难做出准确的预警。

2.综合模式思路。

综合模式思路是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风险,即建立一个多元线型函数模型,来综合反映企业风险。

Z = 1.2X1 + 1.4X2 + 3.3X3 + 0.6X4 + X5 其中:Z—判别函数值;X l—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公析、预测企业风险。

一般认为7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当Z小于1.81时,表明企业财务状况堪优;在2.675和1.81之间,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

综合模式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这种模式给企业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财务状况,有利于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比较。

但由于企业规模、行业、地域等诸多差异,使得Z值不具有横向可比性。

[编辑]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应做的工作 1.加强信息管理。

财务预谱系统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这就要求强有力的信息管理向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

耍建立信息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要明确信息收集、处理、贮存到反馈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信息专业人员的职责,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协调好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财务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

应当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个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企业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预警系统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信息记录真实、披露及时等内容。

[编辑]财务预警系统案例分析[编辑]案例一:财务预警系统在高校财务风险防范的运用[1] 一、财务预警系统功能及构建原则 (一)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系统可对企业运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并向经营者预先示警,包括财务预警咨询系统、财务预警决策系统、财务预警执行系统、财务预警监督系统四个子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的功能包括:。

(1)预警功能 当有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预警系统能够预先发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预先采取措施减少财务损失。

(2)矫正功能。

预防或控制危机的发生、恶化。

当有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预警系统不仅能预知、预告,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并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发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3)免疫功能。

避免发生类似的财务危机,通过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监测、控制和处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储存有类似财务危机的发生、恶化、改善的全过程,当再次发生类似财务危机的征兆时,经营者可以利用财务预警系统历史数据做出相应的决策,完善管理。

(二)财务预警系统构建原则 构建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和指标必须科学。

方法科学是前提,指标科学是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财务预警指标应能准确反映各组相关财务数据的内在联系,揭示财务运行规律,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的潜在危机。

(2)系统性原则。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财务危机预警不仅要求指标具有先进性,而且要求对象必须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对每类危机的各个因素都予以充分考虑,做到指标不重复、不遗漏,使指标体系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危机程度。

(3)预测性原则。

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具有预测未来的功能,即应能依据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历史数据资料分析预测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不是对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和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做出考核评价。

所以,企业在设计财务预警指标时必须注意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与财务评价系统的区别,并通过对潜在危机的监测,帮助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4)动态性原则。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通常是从财务正常发展到财务出现危机。

因此,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必须将企业的经营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分析企业过去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动态分析预警还可以反映企业经营者对危机的态度和防范危机的能力,从预警时间跨度上看,预警的时间越长,越能反映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

动态性还体现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危机的变化而不断修正、补充预警的内容,确保预警系统的先进性。

(5)直观实用原则。

预警是一种预报,即企业在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险情之前,能够及时地发出警报。

直观性要求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非常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潜在风险,让使用者容易理解和把握。

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财务预警指标。

预警指标选择得好,预警系统就能真正起到预知危机、控制危机的作用;预警指标选得不好,财务预警系统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高校财务风险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以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

本文将高校财务风险定义为:高校在运营过程中因资金运动受到难以预测的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与初衷利益相悖的潜在损失。

高校财务风险具有一般财务风险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

(1)客观性。

凡是有经济运营和财务活动,必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偏离预期目标。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高校在经济运营和财务活动中也同样存在着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状况失衡、投资失控、债务包袱过重、资金运作困难等方面。

(2)随机性。

由于影响高校财务活动的因素复杂多变,特别是高校有超额开支但却没有额外的资金补偿,有周转而无再生能力,因此,事先对高校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难以准确把握,即高校财务风险的大小难以准确预测。

(3)相关性。

财务风险的大小与收益之间正相关。

(二)高校财务风险构成要素 从高校财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实际来看,高校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负债风险。

负债风险指高校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后形成的影响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及人才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其测量指标主要包括年末借款总额占学校总经费收入的比重、自有资金余额占年末货币资金的比重、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

其二,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运作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状况失衡。

其测量指标主要包括资金可供周转月数、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自有资金动用程度、其它资金占用程度、教学水平评估等级等。

其三,投资风险。

高校的投资目标主要是校办产业。

投资风险指校办产业在多变的市场中经营不善,使学校利益招致损失的可能性。

投资风险测量指标主要包括校办产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产品和技术的附加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等。

三、高校财务预警系统构建探索 (一)高校财务预警指标选取 根据高校财务风险的构成要素,高校在构建财务预警系统时必须根据其自身的特征设置财务预警指标。

具体而言,高校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包括:。

(1)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为了评价债权人关注的资产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应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指标,分别用来反映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

高校不同于其他行业,在规定以上指标的数据标准时必须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来定。

(2)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

可选择资产周转率、利用程度影响较大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