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卡罗纳》教学设计七

《卡罗纳》教学设计七

《卡罗纳》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1、认识文章中的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3、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2、师: 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谁?你能说说你的妈妈吗?3、师:母亲,是给我们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

可是,只读小学3年级的卡罗纳却失去了无限疼爱他的母亲,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他万分伤心。

4、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你的心情怎样?5、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二、自由读文,个性感知1、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并且说说失去母亲后的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课文的生字词吧。

先自己读3、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4、交流: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一个怎样的孩子?5、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划出描写卡罗纳不幸的句子。

6、出示句子,选择一句仔细地读7、师:卡罗纳那么可怜,那么不幸,都是因为他失去了——,他痛失了母爱。

板书:痛失母爱三、品读课文感受幸福1、师: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不幸的,但是他又是幸福的,因为他得到了身边很多人的关爱。

请你们细细地默读课文,划出大家关爱他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说说你的体会。

2、师:谁来把自己找的句子和大家交流一下?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

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

任何人都不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让学生说,师小结:这真是一位细心、善解人意的老师。

你能读好老师说的话吗?试一试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

孩子,你要坚强哟!”①自由读句子,你从哪几个词语中特别能感受到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②抓住“拉”、“痛痛快快地哭吧”、“你要坚强哟” ③师:老师的动作中、话语中都充满安慰和鼓励,饱含了深深的爱意。

板书:老师的爱④请你像老师一样说说这一段话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

①师:老师的语言、动作都让你们感动,老师还有哪个动作让你们感动呢?师小结:是呀,老师想用上课来缓解卡罗纳的悲伤,多么细心的老师啊!过渡:师:老师把对卡罗纳真切的关爱淡化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眼神里,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中。

老师时时刻刻都记着不要伤害到卡罗纳,她的良苦用心真让我们感动。

还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大家对他的关爱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①师:“屏息凝神”是什么意思?②师:同学们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同学们的心里、目光中充满了什么?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同学对他的爱呢?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①学生谈体会②师:哪几个词特别能体会到这种关爱。

抓住“放”、“贴”②一个轻微的动作传递着一份同学的爱,同时卡罗纳接受了这份爱,也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③请你轻轻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这份爱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回家去。

①“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②我恍然大悟了什么?出示: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

③师:当时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④师:一个并不是经常与卡罗纳接触的人,一个同学的家长,对卡罗纳也是如此的同情和关心,这里包含了一个长辈的爱。

板书:长辈的爱⑤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四、拓展延伸,理解关爱1、师:卡罗纳是幸福的,他得到了那么多人的爱。

爱,无需豪言壮语;爱,无需惊天动地。

只需一句真诚的话语,只需一个轻微的
动作,更只需一个深情的眼神。

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着遭遇不幸的卡罗纳。

2、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3、师: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

我们相信,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

爱,让人间充满温馨。

5、你知道这篇文章出自哪本书?——《爱的教育》。

这本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同学们,让我们有空多读一读《爱的教育》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