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九年级语文作文专题复习
家乡的风俗作文备课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一、
写作目标:
1、能回忆那种热闹的场面,内容具体,不要面面俱到。

2、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写作重点、难点:目标2
三、写作过程:
(一)准备阶段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的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

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的血脉亲情。

今天,我们就以“家乡的风俗”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现风俗习惯和热闹场景。

2、言语中要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写法点拨。

(1)要有真情实感,要突出热闹的场面。

(2)不要面面俱到,详略得当。

灯笼不只是球状的,有的人将灯笼做成元宝形的,外面镀上金粉,一点灯便发出金光来,挂在屋外,活像财神爷坐在门前小憩呢。

也有的做成动物形的,最普遍的是鱼,一摇一摆;最可爱的是鸭,悠闲自在;最美丽的是鹅,高贵典雅;最帅气的是龙,蜿蜒盘旋;也有温顺的绵羊和滑稽的漫画人物。

调皮的孩子通常将灯笼提在手里,四处闲逛。

人在山上走,灯在四处游。

一轮明月悬在空中,清冷的光勾画出起伏的山脊,四处晃动着星星点点的红光,远看山似乎在眨着好奇的眼睛。

有时灯多聚在一起,就如盛开的花瓣。

灯一动,就如翩翩的少女在起舞。

十五的晚上,满山遍野都是走动的财神爷,徜徉的小动物。

天地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元宵灯笼图。

十五那天,家家都要吃元宵。

各家的母亲都早已做好了元宵,排在砧板或案几上,小巧玲珑,别致好看。

下锅了,元宵在水中如调皮的娃娃上下翻腾。

盖上锅盖,三两分钟后,熄了火,再揭开,元宵就像笑着的娃娃脸,幸福地躺在水面。

用碗盛上元宵,嘴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甘甜的芝麻汁流出来,味道好极了。

不仅如此,妈妈还要在某个元宵里放上一枚硬币,谁吃着了,就意味谁今年鸿运当道,谁今年当家。

(《家乡的元宵节》文彪)
端午节的前一天,妈妈就做好粽子。

先要准备粽子的馅子,馅子各种各样,有花生馅的,红枣馅的,菜馅的,肉馅的;要准备好芭蕉叶子,洗净叶片,并将它剪成匀称的叶条。

妈妈将糯米蒸熟,将芭蕉叶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饭,用手稍微一压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红枣菜肉馅儿按入饭团里面,随后缠成一个菱形,用丝线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妈妈的手中诞生了。

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来就可食用了。

撕开叶片,里面露出白白的饭团,还可隐约看到馅儿的微红。

此时的粽子,不但有饭团的味道,还夹杂着芭蕉叶淡淡的清香。

吃在口里清凉还带点微微的甘甜,是饭后最好不过的点心。

端午节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还挂着晶莹露珠的艾叶,选出鲜绿的艾叶,挂在门楣上。

爸爸说,艾叶越绿,它的气味就越浓郁,就越能清新空气。

端午节那天,屋子里弥漫着奇特的清香。

妈妈说待艾叶干了,可以用开水泡了
喝,那样可驱五毒,治百病。

每次端午过后,妈妈就泡一壶,让全家分着喝。

艾叶水虽良药苦口,可苦涩得难以下咽,在妈妈面前勉强喝一口,妈妈一转身我就吐出来。

(《家乡的端午节》钟格格)
我一大清早便起来了,身体也因为节日而充了电似的,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洗漱完毕,就帮父亲贴对联。

搬一把椅子,放在门边。

父亲上椅,手拿着红底金字的对联,我拿着透明胶,剪成一截一截的,粘着对联。

字上细小的金色颗粒粘在手上一闪一闪的,手变成了金手。

往脸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脸,爸爸笑着说这儿来了只大花猫。

大花猫的鼻子特灵,闻香而去厨房,这儿偷吃一块,那儿偷吃一片,弄得满嘴是油,大花猫又变成了一只馋猫。

(《家乡的春节》杨威)
除夕的晚上,我们小伙伴常站成一排,点燃手中的“银闪光”,看谁的闪得最高,谁闪得最亮。

裹在“银闪光”外面的白纸唏唏地烧没了,火花四溅,手一绕,就变成一朵朵的小黄花,在空中绽放。

有时,拿着“绳子鞭”(我们孩子自取的名字),边走边甩。

一会儿画个圆圈,一会儿又笔走龙蛇,兴致而至,随心所欲。

孩子们都成了天生的艺术家,天当帷幕,地当舞台,在尽情地表演,在尽情地享受。

天地都吆喝起来,响起了轰轰的鞭炮掌声,划出了炫眼的礼花闪光。

(《除夕之夜》卢彩云)
这一家子四口人坐在饭桌前,桌上丰盛的年夜饭散发出迷人的香味,火锅里沸腾的猪排也在诱惑着桌前的人。

四口人一边吃,一边说笑。

姐姐运气好,一下子夹了个鸡翅膀,妈妈打趣道:“吃了鸡翅膀好会梳头。

”淘气的妹妹放弃夹着的猪尾巴,将目标转移到姐姐身上,眯缝着眼睛:“唉,原来你把鸡翅膀都独占了,怪不得我不及你会梳头。

”“你也不错呀,吃了猪尾巴也就不会流鼻涕了。

”鸡翅膀长了脚的飞到妹妹的碗里。

一家人大笑。

,快乐和温馨在昏暗的灯光下弥漫。

时钟已敲响了八点,一家人散了席。

收的收碗,洗的洗盘,和谐的分配竟使这碗盘也发出叮当的赞叹声。

(《团年饭》曹芳媛)
“啪啪啪……”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来。

“喔,过年啦,过年啦!”孩子们跟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跳进跳出。

父亲和叔伯忙着贴春联年画,母亲和婶婶忙着端菜上桌。

平日里怕吵闹的爷爷奶奶坐着看着,脸上写满幸福。

屋子里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气氛。

“开饭了,开饭了!”随着这声吆喝,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涌向餐桌。

速度有快有慢,让人联想到物体的分子作无规则运动时的状态。

“菜好吃呀,到底是儿媳做的呀!”爷爷啧啧称赞道。

奶奶也微微点点头,表示赞许。

夫唱妇随,爷爷奶奶还是恩爱得很哩。

面对满桌的好菜大伙可毫不留情,拿起筷子就风卷残云地大干起来。

吃的吃,喝的喝,桌子上热火朝天,犹如节日的盛会。

(《过年》付华慧)
家乡的春节
在飘舞的雪花中,在凛冽的喊风中,春节那温馨的脸庞一出现,天南地北的炎黄子孙便迫不及待的去簇拥它,欢迎它.
春节毕竟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古老的传统千秋不变. 春节是中国每一年最热闹的节日.
在我的家乡,每逢春节,红灯笼喜洋洋的挂起来了,大红春联乐滋滋的贴出来了,大鱼大肉端上来了,连酒也大杯大杯的饮进去了 .
爆竹一声除旧岁,过去365个日日夜夜的失落,烦恼,忧愁和委屈,统统装进爆竹里.然后点燃引线,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震响而烟消云散.
一家人围桌而坐,吃着饺子,看着电视,其乐融融.大家抢着吃饺子,因为里面有钱,糖..不管吃到什么,都是喜气.调皮的孩子用筷子拨弄着饺子,希望能看出一丝"破绽",吃到钱.可饺子能有什么区别呢,怎么煮也是那个样,所以挑了半天,也还一无所获.有的孩子为了吃到钱,就使劲的吃饺子,吃的肚子很撑也不停止. 吃完饺子大家就去找乐子,打打扑克,看看电视,都在坚持熬到12点,迎接新年的到来,12点过后,才安心的睡下.
家乡的春节,春天最好的节.
(三)写作阶段
1、学生读作文选中的有关文章。

2、学生讨论、思考
3、45分钟快速成文。

作文讲评
一、讲评目标:
1、认识自己文章存在的不足及如何解决
2、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讲评过程:
1、文章的优点:
大部分同学能够写出这种风俗习惯,有中心。

2、文章的缺点:
1、孙文传同学的作文题目错了,写成了“我的家乡”,并且内容与要不符。

2、李彩波同学的作文题目很新颖,只是所写的内容与要求不符,她重在写感受,没有把那种热闹的场面写出来。

3、孙卢汉同学内容不离题,但详略不得当,衔接不自然,写了好几种风俗,应只写一种。

4、语言不形象,没把人们的心情与表情写出来。

3、措施:
(1)读优秀的作文,汲取精华。

(2)以小组为单位批改,并选出优秀作文。

第一课件网系列资料第一课件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