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原则)
▪ 洗手与手消毒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 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 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手卫生指针)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 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 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一、什么是医院感染?(概念)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 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什么是,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 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 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② 存在职业暴露风险者,如无免疫史并有相关疫苗可供使 用,宜接种相关疫苗;
③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并按照要求和 流程进行报告;
④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
六、职业防护
➢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者,应通过乙肝疫苗接种史 和接种效果对职业暴露者评估乙肝病毒的免疫状况,并 针对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弥勒圣洁医院
医院感染爆发事件引发的思考
1. 什么是医院感染? 2. 医院感染的不良影响有那些?
我国医感染院事件(回放-结论)
事件回放:
➢ 2009年3月天津某某妇幼保健院发生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 感染患儿中,5例患儿死亡。
➢ 2009年12月安微霍山县某医院58名血透患者中28名感染丙肝。 ➢ 2010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新区某个诊所90例患者肌肉注射
➢ 职业暴露后应追踪检测相关指示;
➢ 具体评估、处理、预防及检测流程应遵循
(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 用黄色塑料袋包装,集中处置或焚烧。) 3.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高压灭菌或含氯制剂消毒后,集中处置或焚烧) 4.废弃的血液、血清。 (煮沸20分钟或高压灭菌后排放) 5.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为感染性废物 (用黄色塑料袋包装,集中处置或焚烧。)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消毒)
▪ 手消毒: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 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 患者污物之后。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七步洗手法)
四、医院感染防控(1)
1.标准预防
(2)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外科手消毒: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认识误区)
▪ 认识上的误区:
1、“手上无明显污迹,即是清洁不需洗手” 2、“未接触病人明显污染部位(如伤口浓液、排泄物、 分泌物等),即:手未被污染,不需洗手” 3、“接触同一病人不需洗手” 4、“不接触病人非完整皮肤或黏膜不需洗手” 5、“带手套操作不需洗手”
2、清洁与消毒
➢ 应保持病区内清洁、干燥,无卫生死角。 ➢ 医疗器械、器具消毒的基本要求: ➢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应达到灭菌水平; ➢ 接触皮肤黏膜的应达到消毒水平; ➢ 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一用
一灭菌; ➢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一次性使用。
四、医院感染防控(3)
导致注射部位偶发分支杆菌感染。 ➢ ……….. .
事件结论: 医院感染直接影响到诊疗技术的发展; 医院感染影响了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控制医院感染
可降低医疗成本保证患者安全!
控制
▪ 控制感染源、保护易感人群:隔离 ▪ 切断传播途径:消毒、手卫生、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 加强诊疗环境的管理:空气流通,诊疗环境清洁、房间人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
五大类: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 药物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分类目录)
感染性废物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包括:棉签、棉球、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 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 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分类目录)
▪ 损伤性废物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黄色锐器盒包装,集中处置)
五、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置)
医疗废物的处置
应做好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的分类。 正确分类与收集,感染性医疗废物置黄色废物袋内,锐器置于
锐器盒内。 容器应符合要求,不遗洒;标识明显、标志正确,装放和封口
▪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 新生儿在分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管理要求
▪ 包括对组织、人员和培训要求 ▪ 教育与培训 ▪ 布局与设施
三、医务人员手卫生(概念)
▪ 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 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宜现配。 抽出的药液和配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超过24小时。 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碘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氯已定类、醇类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日
期及失效日期,开瓶后使用期限不超过7天,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 消毒剂,配置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超过4小时。 湿化瓶的蒸馏水应每天更换一次。需重复使用的如弯盘、治疗碗等 应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应 保持清洁,遇污染时用75%酒精擦拭消毒。
数控制、着装等。
医院感染监测对象
与医院相关的人群:
对护士:
▪ 监控护士职责 ▪ 消毒、隔离、灭菌 ▪ 无菌操作规程 ▪ 消毒剂的正确配制 ▪ 职业防护技术 ▪ 医疗废物处置
·能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主要内容
▪ 医院感染定义 ▪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 医务人员手卫生 ▪ 医院感染防控 ▪ 医疗废物的管理 ▪ 职业防护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手套。 应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的被服,衣物。 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治疗、护理工作时应戴
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手消毒。 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光线充足。 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帽,预防锐器伤。
四、医院感染防控(2)
符合要求。 隔离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医疗废物不应取出。 做好交接登记并双签字,记录保存3年。 收集桶及收集袋有专用标记,每天对收集桶清洗消毒。
六、职业防护
强调标准预、暴露的局部处理及暴露后的评估与追踪,具体 包括:
①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在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的具体 措施;
四、医院感染防控(4)
4、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的管理
➢ 应一次性使用。 ➢ 应由医院统一购置,妥善保管,正确使用 ➢ 使用前应检查包装的完好性,有无污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医院感染防控(5)
5、导尿管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道 尿管。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间大于3天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天~10天更换,特殊类型导 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 尿液,其他目的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