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测验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测验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鲁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左传·僖公四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加“·”者为入声字)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2、每闻琴瑟之音,则应节起舞。
3、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4、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7、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古代汉语》期中期末测验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作者:
———————————————————————————————— 日期:
古代汉语试题(二)
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十指步鼎鱼视帛下至末载牧寸防舂网甘朝手莫徒问既采马础鹿本
3、诛:古义指责备、今义指杀掉、杀死,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4、谤:古义指背后议论人、今义指毁谤或造谣中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
5、羹:古义指带汁的肉、今义指汤类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6、宫:古义泛指房屋、今义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
7、坟:古义指大土堆、今义指坟墓,词义范围缩小;
8、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
3、翻译画线的句子。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返衣焦不申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耳北行也
5、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6、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7、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8、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9、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10、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11、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8、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10、不愤不启,不诽不发。
11、吾力足以举百钧。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二)被动句式:
1、“于”字句。用“于”字引出行为动作的发出者。如:A、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B、郤克伤于矢。
9、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
10、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
11、皮:古义专指动物的毛皮、今义泛指事物的表面部分,词义范围扩大。
四、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2、目: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眼睛示意;
3、小: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小、轻视;
4、犬: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
5、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6、走:动词使动用法,使……逃走、打败;
7、来:动词使动用法,使……来;
8、蹄:名词用为一般动词,用蹄子踢;
9、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丽、漂亮;
10、奴虏:名词作状语,象对待奴虏一样;
——《战国策·魏策四》
附参考答案:
一、本题每字0.5分。
象形:羊矢壶鼎鱼网手马鹿
指事:亦刃上十下寸甘本末
会意:伐盥步至牧舂朝莫既采
形声:诚都指视帛载防徒问础
二、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过:超过,引申义;
2、节:节拍、节奏,引申义;
3、城:城墙,本义;
4、归:女子出嫁,本义;
2、宦官惧其毁己也,皆共目之。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冯谖)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6、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7、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8、驴不胜怒,蹄之。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5、解:分解牛、杀牛,本义;
6、粪:扫除、打扫,本义;
7、本:树根,本义;
8、间:门缝,本义;
9、任:任务、责任,引申义;
10、发:启发,引申义;
11、举:举起,本义。
三、本题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的差异1分。
1、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臭:古义泛指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
3、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如:A、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B、当臣持竿临河时,心无杂虑,惟鱼之念。
4、强调介词“以”的宾语时前置。如:A、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B、《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答: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意上的被动句。如:A、蔓草犹不可除。B、西伯拘而演《周易》。
11、将:名词使பைடு நூலகம்用法,使……做将军。
五、本题每小题6-7分。
1、例说明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该题每种方式举出一个例句即可)
答:古汉语中宾语前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寡人将谁朝而可?B、敢问何谓也?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如:A、三岁贯女,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