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

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


• (2014天津卷)暮春山间黄公度 •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 问:《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 答: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 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 (2013新课标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 朱熹 •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 析(5分) •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侧面描写)全诗 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 ,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正侧结合的作用: (1)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2)感情抒发更加充分;
( 3)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评价术语也可单用于 “侧面描写”的作用。
几重”的理解。
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场面描写
• 正面:场面中的人、物、事等。 • 侧面:场面之外的其他来衬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注: 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 海经· 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 1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 了什么? “ 一挥手 ” 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 松 ” 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声)
“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 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 雅的隐居之地的 景物描写 ,侧面烘托表现了他 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 的叙述, 侧面烘托 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 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 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共4分,答到“细雨 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意思的得2分, 答到“幽静”或“和谐优美”的得2分;不够完整、准确的酌情扣 2 .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 ?请简要分析。 分 ) 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 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家忙的气氛。 (共4分,围绕“妇姑相唤浴蚕”和“闲”进行分析的,可各得2分; 或者围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的各得2分。其他分析根据 要求酌情给分)
描 写 之 正 侧 结 合
明确概念

正侧结合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 侧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周围的环境及其它事物、人进行描写。 侧面描写的目的是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

正侧结合就是在描写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 《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丽,就是使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

( 1 )首联与颔联是正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梅花在“众芳摇 落”时节“独暄妍”独特的形象和引人入胜的“风情”;颔联 进一步从正面具体描写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和“暗香浮动” 的神韵。

( 2 )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颈联从“霜禽”与“粉蝶”受 梅花的吸引进一步烘托梅花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 度,烘托梅花品格: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 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擅板与金樽”(歌舞饮宴)染杂 其间的。这样正侧结合的描写,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 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正面:直接写物的形、声、色、气味等。 • 侧面:写其他物或人、环境等对其的衬托、 • 烘托及虚写。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分析:这首诗的最突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 度的差异。(5分)
• 答: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 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 描写。 •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 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 全诗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白牡丹,请结合诗 中描写的景物分析这种表达手法的好处。 • 诗人用“新妆妇”、“傅粉郎”等词语,比 喻白牡丹的洁白,第三句明写明月,暗衬白 牡丹,让月光与牡丹的颜色融为一体,难以 辨别,所以入院后只闻其香。诗不正面描写 白牡丹,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白牡丹的声 、色、香,很巧妙的利用了虚写的手法。
写音乐正侧结合
• 正面描写:可能用比喻等方法正面摹写 • 音乐的声音、节奏等。 • 侧面描写:通过写听者感受、比较等方 • 法突出音乐的效果等。
2015浙江卷
木兰花慢· 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 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 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 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 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 筝。 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判断正面与侧面描写

1、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

2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 3、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 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景)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