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料PPT课件
种类 灰分 纤维素 脂肪 蛋白质 木质素 水稻 17.8 35.0 3.82 3.28 7.95 冬小麦 4.8 34.7 0.67 3.00 21.2 燕麦 4.8 35.4 2.02 4.70 20.2 玉米 6.2 30.6 0.77 3.50 14.8 豆科干草 6.1 28.5 2.00 9.31 28.3
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精 氨酸不及硫酸铵,优于尿素
其它氨基酸的效果不及硫酸铵和尿 素;
蛋氨酸有抑制效果。
有机氮素被吸收后,可迅速参与体 内运转和转化。
2、作物对有机磷的吸收 植物还可以吸收核酸及其降解产物,
以及糖磷脂等有机含磷化合物。
3、作物对糖类、酚类、激素类化合物的吸 收。
如葡萄糖、有机酸等。
表9-13 长期黑麦定位试验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Sauerbeck,D.R.,1982)
年份
土壤有机质(%) 不施肥 NPK化肥 施厩肥
1878
1.24
1.24
1.24
1912
/
/
1.48
1922
/1.12
1.20
1.61
1929
1.15
1.24
1.64
1949
1.12
1.22
1.66
1953
0.63 ~0.67
豆科绿肥 0.15 ~0.20 荷兰 植物叶片
0.20
英国洛桑 黑麦草地
试验站 上部和根
0.33
联邦德国 小麦秆
0.31
绿肥
0.25
禾本科秸
杆
0.30
澳大利亚 玉米秆 0.33 ~0.47
作物根系 0.35
加拿大 小麦秆 0.35 ~0.45
农家肥料
0.50
2、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来源
牛 粪猪 肥羊
鸡
营养元素(%)(风干)
N P K Ca Mg Mn B Zn Cu Mo Fe Si
0.87 0.39 0.53 /
/
0.03 6
0.00 23
0.00 19
0.00 16
0.00 037
0.15 9
/
1.05 0.64 1.05 /
/
0.02 0.00 0.01 0.00 0.00 0.18 9 22 99 50 03 5
1)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 改善通气性(表9-3)
2)增加土壤持水量,提高作物抗旱性(表 9-4)
3)改善土壤的热量状况
4)提高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表9-5)
表9-3 四年中不同用量的有机质对0~20厘米红壤耕层容 重、团聚体、空隙度的影响(孟赐福、周善达等,1987)
4年中有 机肥总用 量(公斤 /公顷)
作 物
麦
0.50
0.03
0.73
0.14
0.12
0.00 3
/
/
/
/
/
3.95
秸 杆
豆 1.93 0.03 1.55 0.84 0.07 /
/
/
/
/
/
/
油
菜 0.52 0.03 0.65 0.42 0.05 0.04 /
/
/
/
/
0.18
二)有机肥料的有机组成
有机肥料的主要特征是含有有机物质,其中、 氮素和磷素等养分主要以有机态形式存在(表9-2)
三、有机养分的吸收机制
被动扩散 扩散速度与有机分子大小 成反比,与其脂溶性成正比。
“胞饮”作用
第二节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提高土壤肥力
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表9-13)
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物料施入 土壤,经过1年时间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它 的大小对有机物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影响很 大,不同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见(表9-14)
pH T-C(%) T-N(%)
7.0 0.656 0.050
7.2 1.17 0.099
7.2 1.30 0.112
7.4 2.48 0.195
7.7 1.1.8
空隙度 (%)
通气空隙 (%)
通气空隙 占总空隙
(%)
毛管空隙 (%)
容重(克 /厘米-3)
﹥1毫米 团聚体 (%)
27600
50.9
9.0
17.7
41.9
1.30
12.3
34500
54.4
11.7
21.5
42.7
1.21
20.2
表9-4 冬季覆盖作物残茬对条状栽种马铃薯的土 壤温度和水分条件的影响(Hoyt等,1986)
覆盖处理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中耕
28.2
27.3
裸露
27.1
23.1
绛三叶草
26.9
29.9
毛叶苕子
25.1
31.1
大麦
25.0
31.7
黑麦
23.5
32.3
表9-5 牛粪堆肥连用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熊田恭一,1979)
项目
0
8吨/10公亩 20吨/10公亩 40吨/10公亩 40吨/10公亩*
1、非氮有机化合化合物: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 素、淀粉、果胶、脂肪等;有机酸、糖、醛、醇和 酚等水溶性和苯-醇溶性的物质。
2、含氮有机物质:蛋白质、氨基酸、酰胺、肽、尿 酸、鸟囊酸、马尿酸和其它含氮化合物。
3、含磷有机物质:核酸、核蛋白、植素、磷脂、磷 酸酰苷、核苷酸等。
表9-2 几种作物秸秆的有机组成分(%))
1.25 0.59 0.95 /
/
0.01 0.00 0.01 0.00 0.00 0.19 9 31 46 23 034 2
1.78 0.62 1.37 /
/
0.01 0.00 0.01 0.00 0.00 0.19 4 24 30 18 042 0
稻 0.60 0.09 1.00 0.14 0.12 0.02 / / / / / 7.99
第九章 有机肥料
第一节 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三节 有机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四节 有机肥料的特点与合理施用
第一节 有机肥料的营养作用
一、有机肥料的养分组成
一)矿质养分 有机肥含有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成
分(表9-1)
表9-1 家畜粪、禽粪和作物秸秆的矿质养分组成
1.12
1.26
1.68
1958 C增减(%)
1.14 -0.10
1.26 +0.02
1.69 +0.45
表9-14不同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
测定地点 中国徐州
物料
旱作物秸 杆
禾本科绿 肥
腐殖化系 数
0.24~0.29
0.21 ~0.23
测定地点 美国
物料 牧草 牧草根
腐殖化系 数
0.43 ~0.46
二、 有机养分的吸收
一)作物对有机养分的吸收
植物主要吸收矿质养分,但它也能够吸收 部分有机养分。
1、作物对有机氮的吸收 尿素、氨基酸和酰胺。Y. Shiimoda用水稻
吸收试验证明,水稻可以吸收氨基酸态氮,但 是吸收效果因氨基酸种类而异。
甘氨酸、天门冬酰胺、丙氨酸、丝氨 酸和组氨酸的效果与硫酸铵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