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一节
概 述
影响土地需求量的因素
1、以人口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是影响土地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2、以国民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是影响土地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3、规划地区土地资源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土地条 件也是影响土地利用需求量的一个因素。
第一节
概 述
二、土地需求预测的内容
( E P) 1 S (1 ) LF D
其中:S E P L F D – – – – – – 规划目标年耕地需求量(公顷); 规划目标年粮食需求量(公斤); 规划目标年粮食调出量(公斤); 规划目标年粮食播面单产(公斤/公顷) 规划目标年耕地复种指数 规划目标年粮经比。
规划年期 2010 2020 耕地总需求量(公顷) 97132.93 97638.29
1)基础数据预测:包括人口预测、消费水平预测、 作物产量预测、城市化水平预测; 2)农业用地预测:包括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 及水产养殖用地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取决于人 口发展规模、消费水平变化及经济发展对农产品 的需求量。 3)建设用地预测:按用地类型分为城乡居民点用地、 工业用地、矿山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用地、 风景旅游用地、军事用地等。
2、粮食需求总量预测
本地区人口粮食需求量 = 总人口 * 粮食消费水平 注意区分:粮食自给类型、城乡粮食消费类型对粮食需 求量计算的影响。 粮食需求总量=本地区人口粮食需求量+商品粮调出量 结合人口预测结果,计算得到2010年粮食需求总量为 803637吨,2020年为922659吨。
3. 主要粮食播面单产水平预测
(二)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预测
第五节 土地供需平衡
土地供需分析:是指在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预 测和估算的基础上加以比较,借以评价供需关系, 引导土地供需平衡的过程。
土地供需平衡的方法
采用经验方法增减供需,以达到供需平衡; 应用数学方法,借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即各类 用地数量比例关系,协调土地数量供需平衡,同时 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人均耕地法
1.人均耕地和总人口预测
人均耕地预测方法:趋势外推法、匀速增长法、 灰色预测法等。 人口预测同前。
2.耕地需求量预测
耕地需求量按下式计算: L=P*S
其中:L——耕地需求量; P——目标年总人口数; S——人均耕地面积。
案例分析
人均耕地法耕地需求量预测—以湖北省**市为例
1、人口预测
将2010年和2020年相对年期14和24带入方程,得到2010 年粮食作物播面单产水平为421公斤,2020年为450公斤,转 化为单位公顷播面单产水平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6315公斤、 6750公斤。
4. 复种指数预测
复种指数:某地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 它是反映农业综合开发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反映了本地区的 种植业生产发展水平。
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与供需平衡
概述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农用地需求量预测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一节 土地需求预测概述
土地需求预测的目的、影响因 素 土地需求预测的内容 土地需求预测的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目的
根据规划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 条件,研究分析远景土地利用总的趋势,对各业 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对总用地 规模进行测算。
105.1~120.0
>120.0
规划汇总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基础设施用地的预测,对基础设施 的各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根据其规模测 算其用地面积。
指标分配法
根据上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规划原则和规划用地指 标,按照各地行政面积的大小、人口数量的多少、GDP的 大小按比例进行分配,再依据客观实际情况作些调整, 注重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避免均衡分配土地资源, 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00000
400000
200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04 1015062
434809
580253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二)消费水平预测
• 回归分析法
城市——成品粮消费量
农村——原粮消费量
• 分项预测法
第三节
(一)
耕地需求量预测
粮食安全法
规划期人口预测 粮食消费水平预测 商品粮调入调出量预测
1.粮食需求量的预测
根据粮食市场情况,估测规划期间的粮食调入调出量。 商品粮生产基地、自给型粮食主产区、调入型粮食产区 方法:趋势外推法、增长率法、比例法
粮食需求总量预测
粮食需求总量=人均粮食需求量×总人口+(调出-调入)
年份
1997-2004年**市农作物复种指数 农作物复种指数%
根据〈**统计年鉴〉得到近年来 农作物复种指数情况,农业种植面积 复种指数基本稳定在195.0左右。根 据潜江市的农业发展水平现状及其光 热条件,分析确定在规划期内全市复 种指数应大体稳定在200.0为宜。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P(2006年)=100×(1+K) 6 =110万人,K=0.016
P(2010年)=110×(1+0.016) 4 =117.21万人 P(2015年)=117.21×(1+0.01) 5 +1=124.19万人 P(2020年)=124.19×(1+0.008) 5 +2=131.24万人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自上而下
自 下 而 上
定额指标法:用地规模=人口规模×人均用地指标
现状人均建设 用地水平 ≤60.0 60.1~75.0 75.1~90.0 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 指标级别 Ⅰ Ⅰ Ⅱ Ⅱ Ⅲ Ⅱ 90.1~105.0 Ⅲ Ⅳ Ⅲ Ⅳ Ⅲ Ⅳ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60.1~75.0 60.1~75.0 75.1~90.0 75.1~90.0 90.1~105.0 75.1~90.0 90.1~105.0 105.1~120.0 90.1~105.0 105.1~120.0 90.1~105.0 105.1~120.0 允许调整幅度 +0.1~+25.0 >0 +0.1~+20.0 不限 +0.1~+15.0 -15.0~0 不限 +0.1~+15.0 -20.0~0 不限 <0 <0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一、土地需求量预测应收集的资料
人口资料 社会经济资料 土地利用现状及历史动态变化资料 有关规划,区划及专题研究成果资料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二、基础数据预测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第二节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预测
例: 某县2000年有100万人,2006年110万人。如20072010年人口增长速度保持2000-2006年的水平,2011-2015 年、2016-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0.01和0.008 的水平,机械净增长规模分别控制在1万人和2万人。请计 算该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总人口。 解:2000-2006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耕地需求量=粮食总需求量/(粮食单产×复种指数×粮经比)
案例分析
粮食安全法耕地需求量预测—以湖北省**市为例
1、基础数据预测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年 2010 2020 总人口 1097287 1184841 城镇人口 547424 658382
单位:人、公斤/人、公斤/亩、吨
粮食消费水平 380 400
商品粮调出量 386668 448723
210.1
215.6 209.2 206.8 196.6 194.3 194.1 196.6
5. 粮经比预测 粮经比反映了种植业结构与布局状况,是根据国 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农业结构调整而确定的。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28 2.24 1.97 2.09 2.37 1.83 1.77
2. 土地生产能力预测
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预测
方法:灰色预测模型法、增长率法、匀速递增法
复种指数预测 粮经比预测
粮经比是指某地区在特定年份里粮食作物占总的 耕种作物的百分比(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比) , 包括面积比和产值比,一般多用面积比表示。
3. 主要粮食作物对耕地的需求预测
根据上述主要粮食需求总量、单产水平及复种指 数预测成果,采用下式计算耕地的需求总量:
粮经比 2.04
方法:趋势外推法、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测算法
潜江市“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实 现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0万吨,棉花4万吨,油料11万吨。 结合基年的粮经比1.77,由此确定**市规划期间2010年粮经比 为2.07,至2020年逐步调整为2.67。
6. 耕地需求量预测
某地区1990-2004年人口数据表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总人口
866520 877213 893880 916060 932184 951357 961300 976660 985665 998458
城镇人口
154849 156839 203528 233717 263307 289318 305000 335887 350963 372757
第四节
1 预测内容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一)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概述
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测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