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特殊群体;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刘振鹏( 1981. 6 ~ ) ,男,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辅导员。朱月秋,汤永强,郝雪;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新知识、新观念的主要承载者,是国 家、民族未来发 展 的 希 望 所 在。 但 近 些 年 来,随 着 大 学 生 的 学习压力、就业压 力 和 情 感 压 力 等 普 遍 加 大,大 学 生 成 长 过 程中面临的问题 更 加 复 杂 化、多 样 化 和 社 会 化,尤 其 是 学 习 困难、生活困难、身体困难等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 经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2011.(10).7
·177·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年第 10 卷第 7 期
新时期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刘振鹏 朱月三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大学生特殊 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是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方法。 所谓复合型人才即在不同的方面均具有一定理论和实
践能力的全面型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 本专业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与本专业相关或者近似的专业技 能方面。复合型人才是多功能的人才,其创造的社会财富和 企业利润往往比传统单一性人才要高得多,因此也广泛受到 社会各个行业的青睐。我国现在已经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 制,在经济运行方 面 也 越 来 越 与 国 际 接 轨,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要求市场主体必须大量吸收复合型人才作为其提高核心竞 争力的智力支持。而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就是分工 逐步细化,但是各 个 行 业 之 间 的 联 系 却 日 益 紧 密,尤 其 是 在 高科技、新闻出版、金融证券等行业,这就要求从事该职业的 工作人员既要具备扎实的本专业功底,又要具有发散思维和 资源整合能力,其知识机构也必须是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 学学科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不断增强的竞争 压力,从而为企业 等 市 场 主 体 创 造 出 更 多 的 社 会 财 富 ,实 现 自身的价值。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年第 10 卷第 7 期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李旭日
【摘 要】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关系到我国青年群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 会经济的稳定,所以如何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课题。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 质量,各个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新模式来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作者单位】李旭日,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自从我国高等院校扩招计划实施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越来越凸显出来,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因无法找到合适的工 作而处于待业状 态,成 为 闲 置 的 社 会 劳 动 力,这 种 现 象 一 方 面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又加剧了严峻 的就业形势,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在近期召开的全 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仁贵就 表达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重性,他指出中国经济因 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影响而使得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造成 了大批劳动力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 更加严重化。 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仅 2011 年全国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规模就达到了 650 多万,但是面临着就业问题的大学毕业生 的数量远远不止于此,因为还有规模巨大的往届大学毕业生 尚处于待业状态。因此,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经济增速放缓 等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使得 2011 年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最为复杂的一年。受各种生活压力影响,大量的大学毕业生 不得不涌入社会底层工作职位以临时解决目前困难的就业 问题,然而低层次的工作岗位往往在福利待遇、工资水平、社 会基本保险等方面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也严重制约了大学毕 业生的长远发展。因此,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 考验着大学生自身的生存能力,而且也对高等院校培养人才 的基本模式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要求。 二、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 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学毕业 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限,往往只是具备部门理论知识而非常 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即使遇到了与本专业相适合 的社会工作,也经常因为不满足实际的工作要求而被招聘单 位拒之门外。造成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 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和 缺陷,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一般都是侧重于理论研 究而缺少社会实践能力,因此该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对人才所提出的高标准和 高要求了。高等院校必须积极进行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 教学改革,只有有目的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才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策略 (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阶段我国很多高等院校 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导致该问题出现 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的教学模式单一,在教学方式 和教学考核方面都与现实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一般情况 下,高校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预定的方案按部就班地给学 生灌输专业知识,学 生 只 是 单 方 面 被 动 地 接 受 科 学 知 识,缺 少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无法及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和问题,老师也无 法 及 时 地 了 解 学 生 的 学 习 情 况,这 就 造 成 了老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为了改变这一不 利局面,高校必须 实 行 讨 论 式 的 教 学 模 式,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老 师更多地起到指 导 和 辅 助 的 作 用,让 学 生 自 主 地 学 习,自 主 地思考问题,并自 主 地 探 索 解 决 问 题 的 方 法,这 种 模 式 一 方 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有 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的 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 二) 消除专业之间的界限。现在的高校专业一般划分得 非常细致,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针对本专业的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