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法规鼓励和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迅速,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但在土地流转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风险。
本文调研大丰区土地流转现状,认为土地流转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并对如何更好推进土地流转提出了措施建议。
标签:大丰;土地流转;农业供给侧改革;措施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趋势向好,土地流转可盘活农村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经营的意见》。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土地承包关系延长三十年保持不变,为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
大丰区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城市区,近年来,大丰坚持将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新抓手,效果显著、成果斐然。
所以,调研大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总结其做法、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推进大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建议,不仅有助于大丰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大丰区拥有农用地287.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4.33万亩,现有农户20.74万户,农业人口50.29万人,人均耕地面积3亩余,为江苏省之首。
迄今,已超50%耕地面积进行了土地流转。
(一)主要做法1.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保障。
扎实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并专门出台大丰区《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意见》,制定四项措施:严格执行土地流转政策;严禁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严格规范土地流转手续;严明土地流转工作纪律,保障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2.制定农村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政策。
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安排专项奖补资金,对农村土地流出方、组织者、流入方进行补偿,激励和调动各方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近年来,已兑现土地流转奖补资金1885万元、家庭农场奖补资金349万元,其中区级奖补资金分别达1330万元、27万元。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土地流转。
鼓励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土地流转需求市场,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迄今已发展家庭农场315家,专业大户32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34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5家。
4.创新流转方式。
一是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从2007年8月大丰区成立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迄今已成立近百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78万亩。
通过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农户分享了加工销售环节收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二是整体推进加快流转,坚持以政府引导、村集体服务、农民自愿、市场主导的原则,以村组连片流转为主,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5.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区成立土地流转办公室、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区、镇、村三级联动保障农村土地流转健康运行。
交易平台开展“窗口式”服务,一方面为流转方管理发布土地流转信息,为流入方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大户和工商企业资本进入。
另一方面交易平台严格把关土地流转过程,规范合同文本,尤其是在土地流转的期限、标的、租金、权利义务等方面严格把关,保障流入方和流出方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取得成果1.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把农民从土地解放出来,而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不变,一方面可从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可安心从事二、三产业或外出务工创业,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全区农民直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收益约6.5亿,增加了农民家庭财产性收入,2017年,大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02元。
2.促进区全域旅游。
土地流转为大丰全域旅游提供有力的保障。
大丰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近年来发展生态旅游、海洋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打造了风情各异的旅游名镇名村,荷兰花海、丰收大地创成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旅游示范区园区,盐土大地、梅花湾、恒北村也是全省有位,2017年位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力50强。
3.化解村级债务。
土地流转不仅让农民富起来,村集体经济也壮大起来,通过土地流转一方面增加了村集体服务性收入,另一方面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依法转让、出租集体资源,有效化解了村级债务。
新东村、江北村土地流转组织费达20多万元,村级债务化解率55.8%。
2017年全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9534.4万元,增长超过10%,村平均收入44万元,3个省定薄弱村年集体经营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以上,债务基本化解结束。
4.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
通过土地流转,改变了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状况,使农村土地向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中,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供给侧改革步伐。
全区完成土地流转面积3.3萬亩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全区粮经比为6.1:3.9,已建成区镇现代农业园区21个,实现市级农业园区镇镇全覆盖。
二、大丰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大丰农村土地流转正在平稳有序地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或潜在的可能发生的问题需引起注意。
1.农村土地流转发展不均衡。
有的镇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全村面积的70%以上,如草庙新东村流转土地近80%。
而有的村几乎没有土地流转现象,土地流转区域上呈现不均衡现象。
2.部分农户流转意愿不强影响整个村集体流转速度。
有的农民对土地流转有排斥心理,认为只有土地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导致在有工商资本进入或者大户投资需连片土地时,会因极少数不愿流转的农户而无法实施项目。
3.部分经营主体过分追求规模,造成部分地区土地流转单宗面积过大,且种植单一,一旦出现恶劣天气或粮食价格不稳,效益会严重减少,潜在风险较大。
三、促进大丰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建议振兴乡村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迎来了发展的历史契机与时代机遇。
土地流转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到一方稳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必须统筹协调好各项工作,推动土地流转合理有序进行。
(一)发挥政府部门组织协调作用地方政府必须发挥职能作用,既不能过度干涉也不能放任不管,要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和政策体系,做好管理服务,发挥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的方向,本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可强迫或限制农户。
切莫把土地流转当作农村的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的首要目的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仅招引公司可能会背离初衷,变成了农村的招商引资而挤压其他经营主体获得土地流转的机会。
(二)开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渠道农户进行规模化经营需要大量资金,但从事高效农业前期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贷款难使有意从业者退而却步。
因此既要发挥“金农贷”“富农贷”等金融产品作用,更要开通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渠道,在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期限内为承包者提供长期贷款,为新型经营主体打开创业的第一道大门。
(三)做好农民再就业培训农村土地流转必然产生大量劳动力转移,要保证农民“失地不失业”。
一方面要培育有技术、有文化、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避免完成任务式走过场追求数量的培训,务必做到有针对性、常态化且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
另一方面,对脱离土地选择其他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如企业岗前培训、护理培训、餐饮服务培训、创业培训等,使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吸引各类人才建设农村应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流”的是土地,但若要“转”起来靠的是人才。
农村人才流失、人才短缺现象严重,但土地流转后必然需要大量的规模化经营人才,一方面,要着重培养现有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其提供技术、信息、资金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
同时要搭建平台,吸引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及有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参与到“三农”建设中来,建设一批有能力、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土地流转经纪人,培养和发展一批专业强、懂金融、知法律对当地非常熟悉的农村土地经纪人队伍。
(五)加强宣传提高农民认知水平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向农户宣传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土地法规,使农民知法、守法、用法。
二是政府部门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者要提高自身对土地流转的认知水平和土地管理水平的能力,经常“面对面”向农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土地流转,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正确认识,营造良好的流转环境。
(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心理顾虑,很大程度上源于土地给予的安全感,只有完善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险一体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尤其是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优先解决,才能解农民的后顾之忧。
(七)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近年来,大量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城市工商业企业经营者在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優势,但缺乏对农业农村的了解,容易出现盲目投资农业而造成经营不善,出现跑路、土地流转合同毁约等现象从而损坏农民的利益。
也会因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土地,造成土地永久伤害。
或以农业开发为借口流转土地用作他用,搞非农产业。
故需对工商企业租赁户加强监管。
一是提高准入门槛,健全企业审查、项目审查制度,尤其对企业流转农村土地用途严格审查,严禁“非农化”。
二是规范流转合同,防止发生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
三是要定期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尤其是土地用途、土地流转合同履行情况等。
建立奖惩制度,对违法违规情况要予以处罚定期整改,符合要求给予政策扶持。
【参考文献】[1]代瑞熙,蔡海龙.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6(5):97-99.[2]黄延信,张海阳,李伟毅等.农村土地流转状况调查与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1(5):4-9.[3]刘莹莹.”流”出农业活力”转”出增收动力[N].大丰日报,2017-08-09(2960).[4]卢泽羽,陈晓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5(4):114-119.[5]张凯悦.农工办四举措规范农村土地流转[N].大丰日报,2013-11-1(1816).[6]张四梅.人口结构变动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J].经济地理,2014(8):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