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相交》说课
国师街小学宋冰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线段、射线、直线、角的初步认识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且本课的教学又为下一阶段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至长方体、正方体知识打下了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教学中地位比较重要。
本课教学目标1、认识平行线,知道怎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会用各种方法画平行线,初步感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线及画平行线。
难点是画平行线。
本课是让学生口、手、脑并用的一堂课,所以课前教师收集生活中的平行线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
本堂课中心是认识平行线和画平行线,围绕这一中心我把整堂课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感受生活,认识平行线。
这一环节我分三步完成。
第1步:上课开始,通过课件播放一段奥运会赛场图片,在这一过程中放入相交、平行的图片,这样的导入自然、和谐,让学生在看着优美的画面自然而然地步入课堂,从无意注意走向有意注意。
这时通过课件的演示出现刚才图片中几幅相交或不相交的不同颜色的直线图,让学生说说看这几组直线哪些相交,哪些不相交?特别是两条相交但没有画出相交点的直线,让学生讨论一下,这时的讨论能帮助学生理解相交的含义、直线的特点、感受相交与平行的区别,更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这时教师指出本课的目标: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说说哪些词比较重要。
教师板书并划出“不相交”及“同一平面内”等关键词,对于这一定义学生对于不相交感受较深,但不大理解为什么要说同一平面内,教师可请学生说一说并适当举例说明。
第2步:请同学找出一些身边互相平行的例子,先相互说一说,再全班汇报,这样又很自然地从课本走向了生活,学数学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五线谱、课桌、黑板、书本等等,请学生一边用手摸一边说,感受相互的含义。
第3步:
课件出示判断题,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有横着、竖着、斜着的平行线,也有相交和相交但未画出相交点的,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平行线的认识。
第二环节:体验生活,画出平行线。
画平行线是难点,本环节我也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在学生们看到教师所画出的各种平行线后,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受,都想亲自动手画一画,这时让学生相互合作,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并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有自己独立个性绽放的空间,去体验生活,方法可以各具特色,只要正确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与表扬,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步:当学生交流完成后,教师可以播放电脑动画(动画可以循环播放),先让学生完整地看一遍,在分步观看时,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每一步的过程,并适时板书,画平行线1、重——直角边与直线重合;2、靠——直尺与另一条直角边紧靠;3、移——沿直尺平移三角板;4、画——画出平行线。
第三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任意画平行线,并交流心得,说说画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比如平移时应紧靠直尺等。
再当已知一条直线时学生尝试画,并请学生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过程,最后当既已知一条直线且已知直线外一点,要求通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先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再动手操作。
这一动手操作过程是口、手、脑并用的过程,是一步一步逐层渐进的过程,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环节:总结全课。
在总结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今天的所学,说说什么叫平行线?如何画平行线,要注意什么?还有什么收获等等,最后在美丽图片及优美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让学生在热烈、和谐的气氛中使知识系统化。
板书:平行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
画法:1、重——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2、靠——直尺与另一条直角边紧靠;
3、移——沿直尺平移三角板;
4、画——画出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