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与屈原作文
《楚辞》中渔父是一个隐者的形象,代表了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高。
他隐居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有点陶渊明的风格;而屈原则与渔父相反,他有自己执着追求的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渔父对屈原说:“世人皆浊,何不其淈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餔其糟而歠其酾?”可见屈原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却没有考虑周围的环境,实际上是自我限制,假如他能辅佐一位贤明的君主,那么屈原可能不会被流放了,他的人生会有更多的作为。
在《渔父》的最后一段中,渔父唱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句话是一语双关,渔父告诫屈原,要依照周围环境选择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超脱自我的心态;不追求名利,不受外界干扰,当时代清廉时,自己再出世有所作为。
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思想,而是一种应时事而变,十分理智的做法。
相比于屈原投江,以示对祖国的忠心,我更赞成渔父的想法,怀揣一颗自由心,即使受到打击,也可在最快的时间内调整好状态,让心中多一丝镇定与坦然。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陶渊明潜于官场,最后隐居深山,都说明了我们要像渔父一样,不能一味地向一个方向前进,不知回头。
放眼当今社会,人们忙于繁忙的生活,不大可能保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