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屈原、渔父精神之比较

5、屈原、渔父精神之比较

《楚辞.渔父》面面观
——屈原、渔父精神之比较
屈原被流放,他说自己是因为“举世皆浊我独清”而被流放。

表现了屈原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着高洁的品格。

屈原不随波逐流,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

而渔父劝他融入世俗,和其他人保持一致,不要表现的那么的高尚。

表现了渔父能与世推移、随遇而安。

屈原说他不能忍受自己干净的身体受肮脏外物的污染,他宁可葬身鱼腹之中,也不愿意在这肮脏的世俗中被玷污。

同时也表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着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坚定信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执着的追求着自己的理想。

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忧国忧民,坚贞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而在屈原不听自己劝告的情况下,渔父一点也没有生气,他只是莞尔而笑,表现了他的心平气和以及他的常人难以达到的极高境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不强人所难,以隐者的超然姿态心平气和的超凡脱俗的自行离开。

渔父是一个自由豁达,随遇而安,与世推移,乐天知命,无拘无束,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

比较屈原和渔父,可以看出,渔父是一位远离尘嚣的隐者形象。

他明哲保身、知天达命的处世态度。

他看破尘世,飘逸潇洒,超然物外,他与世推移,随遇而安,是个知天达命的明哲,保全自我的生命与尊严于乱世之中。

而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

屈原是选择壮烈的死,以死明志,显示了他不屈的气节。

而渔父选择超然的活,以隐守志,彰显了他自由的灵魂。

屈原和渔父的精神境界都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两种极高的精神境界。

他们都有自己各自的选择,可以说他们的精神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