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脉络梳理
《风险社会》这本书说实在的话这本书真的有些艰涩难懂,让我读的很是纠结和辛苦,经过本次初步的、简单的、概括的阅读,形成以下对该书的基本脉络的整体看法。
作者乌尔里希·贝克以他独特的视角阐述了随着现代文明发展起来的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但是他的风社会理论,绝不是消极的悲观主义,相反的是这是他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他称之为第二次现代化——反思性现代化。
风险社会理论主张全面提升人类整体的风险意识,它并不否认人类实践,但强调要重视人类实践的负面后果;它并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它也不否认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副作用,归根结底,就是要强调重视社会发展的风险。
什么是风险社会?贝克曾说过:“风险社会从本质上表明自己是个自我批评的社会,不仅是针对个别情况进行批评,而且还在原则上进行自我批评的社会。
”从此方面讲风险社会是一个反思性的社会,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副作用的一种反思,更加是一种对未来的反思。
在序言中,贝克就详细地说明了他的论点:“我们正在见证的不是现代性的终结,而是现代性的开端——这是一种超越了古典工业设计的现代性。
”现代性为现代化提供了社会、文化、思想基础和内在的精神动力,而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机构、经济运作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而且涵盖了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一直延伸到人的思维、生活方式以及人际交往层面。
今天,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所有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巨大潮流。
然而,现代化进程虽然改变了世界,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与此同时,它自身从一开始便隐含着严重的矛盾和缺陷。
“现代性的全球性影响与它的工业社会规划的局限和僵化形成了对立”,“我们无法想象另一种正在到来的现代性,因为就我们的范畴所及,不存在这样一种现代性”也即对现代社会的反思现代性。
反思现代性,是一种“针对古典工业架构的道路和范畴而被激进化了的现代性”是对前工业社会的一种自我批判,是对工业社会弊病的反思,对一种超越此类弊病的另一种现代化的探讨。
《风险社会》全书探讨的就是有关工业社会的“反思性现代化”。
作者力图
以“社会学上受到启发和得到的训练的思想来把握和概念化这些当代精神中的不安全感”, 以社会学的研究框架来研究当代精神中的不安全感。
该书的主要内容一共分成三大部分,贝克对风险社会中的方方面面的风险都做了详细的叙述,被分成的三大部分是对风险的一种分类,是全书的一条线索所在更是反思性社会中风险线索的根源。
从风险的直接产生原因,到风险对社会的影响,再到风险为什么会始终存在,详细地阐述了为什么我们要反思现代工业文明。
全书第一部分讲的是文化风险、第二部分讲的是信任风险和经济风险、第三部分将的是政治风险。
三个部分讲述的风险不同,但是从本质上来是相同的,都是一种人类对未来的恐惧心态。
文章的最后,贝克阐述了他关于未来社会的憧憬。
总的来看,《风险社会》展示了其现代社会的观点。
在他看来,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社会所制造的各种风险。
现代的人类身处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风险的制造者以整个社会的风险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人类应该反思现代性,以应对现代社会的种种风险。
风险社会不会越变越可怕,他正在以一种新的、乐观的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模式进行研究。
他对风险社会的未来发展是持乐观态度而不是悲观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