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字1 神州谣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部编版

识字1 神州谣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部编版

识字1 神州谣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1 神州谣,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

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峡(三峡、海峡)”。

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路名、公园、
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勇—涌、夹—峡、眠—民、旅—族。

6、字理识记,“州”是象形字,可以先与“川”进行字形比较,再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
换偏旁:通――涌
减一减: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岛)
三、写字指导。

(1)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2)重点讲解。

州: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湾:右上两竖较短,两点呈八字分开;右下“弓”三笔写成。

峡:“山”靠左上,“夹”的两点呈内八字形,最后撇、捺写舒展。

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族:“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和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让同学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

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示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同学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比方,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同学用自身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

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同学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同学的
已有知识,让他们自身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

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身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

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同学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

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