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自用)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自用)


曲江二首(其二)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明叶梦得《石林诗话》:“诗语固忌用巧 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 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 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 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 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 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 穿丝柳织金梭’体矣。”
如何寻找“ 炼字”或“诗眼”
一、抓特殊词 1、动词 身轻一鸟( ),枪急万人呼。 2、形容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名词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4、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数量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6、副词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7、词类活用 粪土当年万户侯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 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 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 妙, 为什么?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
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
参考答案
(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 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 相映衬。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 遇赦的高兴心情。
诗歌语言试题类型
二、“炼句”题
诗歌“炼句”题 【提问方式】
A、诗中的某一句,有的版本说法 不同,你认为哪一句更妙, 为什么?
B、诗中的某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C、请鉴赏某句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5、借助数量词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
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 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宋人邵雍《一去二三里》 元代无名氏《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一 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寻一 伙相识,他一会咱一会,都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描为述什
么?
释词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
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
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
看的形象。一个“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
酸楚。
意境或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鉴赏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名句的共性:靠形象说理,带 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无限的感慨。
鉴赏语言的主要路径:
1、字词的鉴赏 2、技法的鉴赏
诗歌语言试题类型
1、品评诗歌中的炼字艺术或“ 诗眼”。
2、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 、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炼 句)的理解分析。
3、总体对诗歌语言特色及艺术 风格的概括评析。
“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差,极言其 “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
4、总结该联如何点明主旨,突出诗眼 (步骤四)(或探讨结构上作用) 。
颔联形象地写出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2009全国卷)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 毒龙,指世俗欲念。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
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 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炼字
学习目标:
1、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 2、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 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
如何寻找“炼字”
1.精炼的动词、形容词、活用词语 2.独到的数量词、色彩词 3.恰当的副词 4.别致的叠词、拟声词
l 1、炼动词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 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哀江南》孔尚任)
闹,本指热闹,此处指春意盎然。
(步骤二)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句中描述景象。
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
(步骤三)3、结合表达技巧阐述该字的表达效果,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花满枝头充满生机的景 象,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找找炼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答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或分析 其修辞技巧。——释词义,明手法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zhào]。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ú]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提问】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 有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请说 说你的理解。
(步骤一)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注意手法\ 用法)
答: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 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 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能传达 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 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 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 ,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炼形容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 最为密切。
万里悲秋常作客
“悲”把秋之凄冷,人之孤寂写尽。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写尽环境之凄清,更写尽人心之孤 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 “直”和“圆”字,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
答: ①网,网子,网罗②作者由丝丝的小雨想 到用丝织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要网住春 天,③用了想象、比喻、拟人。④生动、新奇 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2015广东)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 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 画家荆浩、关仝(tóng),二人擅长山水画。
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 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答:“软”,轻软,柔软 之意,采用了双关的手法,既 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 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 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 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⒉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 定向赏析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⒊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请简要赏析。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自助赏析
(诗眼:最生动传神的字或词)
⒌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 简述理由。
比较赏析
找找炼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 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 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 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诗歌语言试题类型
一、炼字或诗眼题
设问方式:
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 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 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
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015湖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 停 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 miǎo )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 处。(4分)
参考答案
【提问】古人有“一诗之眼”的说法。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以颔联为 例,说说是如何体现诗眼的?
(步骤一) 1、点出诗眼,并释义。
诗眼是“孤”,即孤独之意。
参考
(步骤二) 2、紧扣诗眼,解释句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