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帮扶措施
刘智慧
我班学生郜嘉兴、张一卓、张涵语、李一卓、张雨欣,课堂上存在以下不良行为习惯:
一、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为左顾右盼,眼睛发直、反应迟钝。
二、课堂上乱说话,有时和同学说,有时自言自语。
当然,所谈都是与课堂学习内容无关的话。
三、上课时小动作多,一会儿玩笔,一会儿玩尺子,一会儿手又伸到桌洞里……有很多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
针对以上不良习惯,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明白课堂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
为此我专门拿出课堂时间进行讨论,布置学生进行日记反思,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谈心等,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良习惯已经给自己带来的学习上的危害,从而在思想上心理上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深恶痛绝,为以后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做好心理准备。
2、及时提醒。
上课时只要发现学生出现以上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就要进行及时提醒。
提醒学生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点名、讲课声音的变化、走到他面前、用眼神提醒、请他的同位提醒等。
当然这些方法用的多了势必会打断老师的讲课思路,并进而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尽量做到不提醒或少提醒。
3、自我提示法。
课下请学生在自己的双手、课本、铅笔盒、课桌、书房、卧室等目力所及的地方,写下提醒自己上课注意力集中的句子,如“注意听讲”“不能开小差”“不要说话”“手放到桌子上”“不能乱动”等,保证随时能够看到,时刻用这样的句子强化自己上课时的规范。
心理学研究表明,反复强化对大脑产生强烈刺激,直至形成潜意识,对学生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帮助甚大。
4、利用业余时间教学生学习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如用小游戏的形式提高注意力,建议家长让学生学习围棋之类的技艺等,都可达到一定的效果。
据魏书生老师介绍,教学生练习气功,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而且对学生提高注意力,开阔心胸,清醒大脑颇有好处。
5、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更要做的是,精研教材教法,是自己的课堂活泼有趣,让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被老师所吸引,用开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起来了。
当然,要想彻底改变学生上课时的不良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
老师要做大量的工作,更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要有不怕反复,打持久战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