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
82岁的秦老太在银行排队取号准备办理业务时,人群却突然发生了拥挤,秦老太被撞倒在地,并遭到踩踏造成骨折,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人民法院对这起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银行管理不当承担三成补充赔偿责任,赔偿秦老太各项经济损失合计1.2万余元。
2016年8月,家住**街道的秦老太来到附近的一家银行取钱,在排队等候取号时,因取号机出现故障,队伍排成了一条长龙。
银行工作人员尝试修复并没有修好后,遂宣布不用取号,直接到窗口排队办理业务。
早已等得不耐烦的人群瞬间一拥而上,像潮水一般争先恐后地涌向窗口。
而秦老太因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一下子就被突如其来的人流撞倒在地,同时还有多人被绊倒压在了秦老太身上。
被人扶起后,秦老太当时仅感觉左大腿有些酸胀,本以为忍一忍就好了,也就没有到医院进行检查。
但没想到此后几天疼痛愈发难忍,秦老太便在家人陪同下到医院进行检查,经初诊、复诊,被诊断为左髋臼骨折,构成十级伤残。
骨折后,秦老太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由子女轮流服侍了几个月,出行只能靠轮椅、拐杖。
秦老太认为,自己摔倒受伤是由于银行管理不当造成,遂一纸诉状将银行告上了港闸区人民法院,请求赔偿医药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等各项损失3万余元。
法庭上,银行辩称,秦老太是被他人挤倒并踩伤,与银行无关,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港闸法院经审理认为,虽然造成秦老太受伤的直接原因是第三人拥挤、踩踏,但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原因是银行未能妥善组织管理,银行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存在一定的过错。
本案直接侵权人为具体挤倒、踩踏秦老太的第三人,现银行不能确定也无法找到,导致秦老太无法向第三人主张权利,银行应在其能够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酌定以三成为宜。
银行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如能找到本案直接侵权人可向其追偿,遂作出上述判决。
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没有提出上诉,截至日前,该判决已生效。
来源:/a/150106444_118776
案件焦点:
银行等公共场所管理人的安全保障责任以及责任比例
分析及结论
一、概念: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将公共场所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列为其法定义务,在违反或未尽此义务时,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即指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造成他人发生损害事实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该条总体上确立了公共场所管理人安全保障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处理涉及公共场所侵权纠纷的基本依据。
法条:《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二、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六条和第七条则明确规定为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和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三种。
因公共场所管理人所负安全保障义务的特殊性,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三、构成要件:
依《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应为行为(包含作为与不作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四个要件,但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的规定,公共场所管理人的侵权责任只包含:管理人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发生损害事实及管理人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三个要件。
按照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原则,对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构成要件的认定,只要具备上述三个即可。
四、责任主体认定
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的责任主体是指法律规定必须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主体。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采用列举以及兜底的方式规定了责任主体,即“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管理人……”。
五、公共场所管理人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认定标准
认定是否适当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通常有三种,即法定标准、行业标准和合理标准。
对三个标准要依序适用,即只有在前一个标准没有时才能适用后一个标准。
六、责任承担方式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管理人责任承担方式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补充责任)两种类型。
因此,公共场所管理人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不作为行为造成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害,就对受害人承担直接赔偿损失责任。
但如系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公共场所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公共场所大多空间开阔、人流量大、难以有效管理,因而极易发生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侵权事件。
正因为如此,法律要求公共场所管理人对公共场所范围内的公民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包括人身财产安全。
本案中,秦某认为,自己摔倒受伤是由于银行管理不当造成,请求银行赔偿医药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等各项损失3万余元。
但是银行以自己并非直接侵权人为由请求法院驳回秦某的诉求。
从《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可以看出,公共场所管理人安全保障责任实行过错归责原则,即只有公共场所管理人对侵权损害的发生存在过错,才需要承担责任,是否存在过错以管理人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为标准。
很明显,公共场所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并不是无限度的。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第三人的行为在公共场所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由第三人承担责任。
如果有证据证明公共场所管理人存在过错,由公共场所管理人承担相应补充责任。
也就是说,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无论公共场所管理人是否尽到管理义务,都应当由第三人承担责任。
如果查找不到第三人或第三人无力承担责任,公共场所管理人又未尽到管理义务的,才需要承担相应补充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场所管理人只是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补充责任,而不是全部责任。
因此,本案中的银行并不应该对唐某的摔伤承担全部的责任,而只是在还未找出直接侵权人的前提下承担补充责任,而补充责任的承担由法院依据具体的事实情况酌情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