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大变革的时代
什么是一语成谶?什么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首诗便是。还有,岂止回乡,又岂止是我,这世上众生,但凡定下一个要去的地方,哪一个,不是先入了那只孤雁的身,再去承接它的命?是的,你要 做成一笔生意?你要拍出一部电影?或者只是想混一口饭吃?对不起,只要你有想பைடு நூலகம்的地方,管他西域还是东土,那只失群之雁,便是你身体上的刺青:不饮不啄,为的是埋头苦行,而雁群好似早已消 失的同伴和指望,除了你自己,谁还能看见听见你和他们之间已经相隔了云霭万重?望断了天际,我的同伴,我的指望,我和你们也是似见非见,而我,我唯有继续哀鸣下去。因为只有如此,我才能继 续欺骗我自己,我是真的也听到了你们的呼应之声——不说旁人,只说我自己,这些年,仓皇之时,这首诗便会常常浮现出来,映照我,见证我:它是苦的,却又像是喝下苦药之前抢先吞下的糖,聊以 作甜蜜,渐至于底气,如此,纵算“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那又有什么大不了?须知你我踏上的这条路,原本就是一条将他乡认作故乡的路,只要不偷路回去,我们便只能和那集句的尹廷高一样, 在哀鸣里得以残存,再在“相失万重云”里结成崭新的血肉和性命。九盈电玩娱乐免费下载
说回来,再说过年。唐人戴叔伦,夜宿石头驿,正逢除夕之夜,留下了“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名句,然名句一出则方寸大乱,尤其结束时的那句“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既坏前意之 空茫自知,又有故意为整首诗强讨出路之嫌,局促之气,终究难免。同为唐人的崔涂,在戴叔伦死后一百年的僖宗朝时,常年流落在湘蜀一带,也曾写下过一首《除夜》,全诗如下:“迢递三巴路,羁 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其中,“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与“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相比,虽同为千古名句,却不似后者 之几乎人尽皆知,然其一整首诗胜在不惹是非,不作妄想,犹如老实人说的老实话,字字平易,偏又一字不能移,再细看,亲切之气从苦寒却绝不是愁苦中生长了出来,这亲切,先与人亲,再与烛亲, 及至窗外的山与雪,无一物不亲,又无一物奔出来另起话头,到了最后两句,近似一阵轻声叹息,又似一声若无之苦笑,笑了长途孤旅,也笑了自己,然而到此为止,接下来,我还要抬起头来,去眺望 即将到来的明天和明年,而且,去迎接它们,走进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