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小说主要情节进行复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体会小说的心理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3、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
4、结合生活体验,深层思考课文触及的教育现象,领悟写作意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积累字词并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点拨以及拓展训练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小说的心理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的追求,懂得在今后生活中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促进健康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学重点】分析心理描写,把握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导学案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入“心声”课前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同学们,处在青春少年的你们,也有忧愁,有烦恼,有期盼,可是,你们的心声有谁知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小说《心声》,感受李京京的一段心声。
二、自主学习,梳理情节,感知“心声”(1)注音捻(ni ǎn)噗(pū)蜷(quán)簪(zān)琅琅(l áng)发窘(ji ǒng)抽噎(yē)恍惚(huǎng 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 éng)窸窸窣窣(xīs ū)毛毛剌剌(l à)(2)释义发窘:为难,突然感到难堪的窒息。
棱角分明:棱角分明指在一个正方体上棱和角分辨的很清楚。
形容二个事物分辨的很清楚或是把人物刻画得很清楚,明了。
窸窸窣窣:象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毛毛剌剌:是指表面有刺,不光滑。
课文里形容人的声音沙哑。
(3)复习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典型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4)理清故事情节假如我们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四集电视连续剧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讨论一下,应该如何对小说进行划分,并概括出每集的内容简介。
提示:抓住时间、四个场景来进行概括。
第一集(1—17 ):公开课前李京京想读课文程老师断然拒绝。
第二集(18 —27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读课文回忆亲情友情感情真挚。
第三集(28 —44):次日放学后李京京听赵小桢读课文纠正问题遭到误解。
第四集(44 —59 ):公开课上李京京关键时刻勇敢举手终读课文以情感人。
学生复述。
讨论整理板书: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后———公开课上(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开端1—17 )(发展18 —44 )(高潮、结局45 —59 )(5)这篇课文刻画了哪些人物?主要刻画的两个人物是谁?学生经过了预习明确:李京京程老师赵小祯主要人物是李京京程老师主人公李京京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理解“心声”1、你是否喜欢小说中的程老师?文中都运用了哪些描写塑造程老师的形象,通过这些描写大家可以看出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仿照句式︰这句或这段文字运用了描写方法,可以看出程老师是一个的人。
明确:①学生回答。
第1—6段: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李京京!注意力集中!”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也是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
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
”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
“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问题,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第10段:“那天由这几个同学朗读。
林蓉,你读第一段。
赵小祯,从‘亲爱的爷爷⋯⋯’读到‘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擦过似的’。
周海,你从⋯⋯”程老师一共点了六个同学的名,然后说,“上课时,我说:‘表情朗读课文。
’你们就举手。
一个一个顺序来。
别的同学呢,听的时候坐得端正一些就行了。
”语言描写:第11—15段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
”程老师皱起眉头。
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
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什么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
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神态描写:第28段第二天放学后,程老师让那指定的六个同学留下来,各人把自己的一段课文”。
反复读了几遍。
她因为要备课,先到办公室去了,说一会儿再来“过关行为描写:第53段程老师有点慌乱了。
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
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第58段:颤地说:“李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
”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②教师总结真负责急功近利知错就改程老师:认方法一: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全面而深刻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文章对京京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找出文中描写李京京的句子,哪些段落或者句子最能打动你,并最能体现李京京的性格特征,从中可以看出京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①学生回答。
第1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公平)第17段:京京垂下头。
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第21段:后来京京长大了,妈妈说要让他到城里来上学,他就再没见过爷爷。
可是爸爸妈妈总吵架,总吵架。
一吵起来,妈妈总是打他,一边哭一边打,他害怕极了。
他不喜欢这个家,总是想念乡下的爷爷。
就像可怜的小万卡盼望爷爷接他回家一样,京京也盼着爷爷哪一天来看看他。
这个万卡写的信多好啊!京京还没有给爷爷写过信,他不知道自己能写成什么样子。
(亲情)第24段:哦,多叫人怀念的事,跟万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京京甚至想像得出万卡写信时的心情,那种期待、盼望、急切的心情。
要是老师准许他读一段课文,他一定能读好,一定的。
他真想大声地读一段,用上全部感情去读,这是个多好的故事!(友情)第42段:京京气得要命。
怎么能这么说呢?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妒忌别人。
他可不是那种小心眼儿的人。
第51段: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
他真想站起来。
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
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第52段: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第57段: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
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②老师总结李京京:天真纯朴胆小执着坚定善良勇敢宽容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
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方法二:恰当的运用心理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3、探究小说主题①标题《心声》的含义是什么?渴望公平对待;渴望家庭和睦幸福(亲情);渴望与同学和平相处(友情)。
②通过李京京渴望朗读表达心声的方式,来呼吁教育公平,反映孩子对亲情和友情的渴望。
四、演读片段,声情并茂,诠释“心声”(各小组,任意选择以下一个片段,按照要求演读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心声,教师点评。
)学生读11~17段(分角色朗读)。
师:同学们把京京紧张和渴望读了出来,朗读很到位!师:一个严厉的拒绝学生的固执老师也展现在大家面前。
真棒!学生读21段(换第一人称读)。
师:你读出了一个渴望关爱的孩子的心声!学生读27段(用内心独白的方式)。
师:很好,读到了与同学们有类似经历的地方,想读课文和对老师的不满,情感充分!学生读42~44段(用第一人称并配合表情动作)。
师:你再现了京京被误解后的难受心理。
恰当的表情和动作,你把人物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学生读50~51段(一人读,一人表演)。
师:感谢你们为我们再现了京京想举手念课文却又担心老师不喊他,同学嘲笑他的矛盾心理。
五、拓展延伸,联系生活,畅谈“心声”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就会有风雨;有关爱,就会有孤独。
生活中,闷苦惑被老师误解、被同学误会、与家人隔膜、与集体对立⋯⋯曾经我们困、的美丽,彷徨、甚至逃避⋯⋯今天李京京给了我们人生启示,他让我们看到青春一个他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再次敞开自己的心声吧!请选择对象,向他(她)倾诉你的心声吧!(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写作上我们学习到了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的魅力,同时更加明确了心理描写在刻画人物时的重要作用。
在做人方面,我们品学到了李京京面对误解与不公时的那种执着、坚定、善良、勇敢、宽容的美好质。
同学们,任何人都是不完美的,难免会有误解和委屈,那么就让我们从“心”任何开始沟通,增进理解,互相鼓励,积极生活。
作为教师,我没有理由去歧视,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我定会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
育最亮丽的风景播放歌曲《不完美小孩》七、作业布置300字的小作文。
你是否有和李京京相似的经历?如果有,请写一篇不少于如果没有,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愉快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