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
(2)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 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又称“北曲”。
2、主要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3、元曲兴盛原因: ①城市经济繁荣,是元曲兴盛的经济基础; ②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和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 ③元代社会矛盾复杂,需要各种形式表达思想感情 ④元代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内外交流频繁(尤其北方各族) ⑤元杂剧本身形式活泼、语言通俗,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九歌》《天问》《九章》
3、《离骚》的影响:①“骚体”;②“风”、“骚” 并称
李白
杜甫
唐诗流派纷呈,风格众多。流派方面,有以王维、 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 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 建功立业得到英雄气概等。而从创作方法看,成就最大、 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 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正是他们,把唐诗推上了一个巅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一起徜 徉于诗的海洋,汲取营养、滋养心灵、陶冶情操……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72021/2/272021/2/27Feb-2127-Feb-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2/272021/2/272021/2/27Satur day, February 27,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7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
1、何谓“楚辞”?它与《诗经》的不同特点?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 式,开创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因《离骚》最有名,人 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 ◆特点:①浪漫主义;②句式比“诗经”更为灵活 2、屈原及其贡献: ①屈原生平(美政: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②屈原作品的思想: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追求理想 ③文学贡献:《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二、说教法
有关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在语文
课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 们这堂课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 知识储备,通过感受每个时代文学 的典型篇目和代表作者的艺术风格 进而分析出这些文学品所反映的时 代风貌。
三、 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们这里所提到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形
式都或多或少学习了一些相应的经典篇目,但是并不 都清楚这些文学作品与当时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经济之 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2、学法指导: (1)课前指导:让学生去预习并给中国古典文学每种 形式寻找1-2篇典型篇目。 (2)课堂指导:通过对古典文学典型的感性材料的再 体验,分析归纳出中国主要的古典文学样式产生所依 托的时代背景。 (3)课后指导:让学生看看从中国古典文学发展中所 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否也符合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①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轶事小说”) ②唐代传奇小说流行 (适应城市市民生活需求) ③宋元话本是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市民生活需求) ④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形成章回式长篇小说 ⑤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小说走向繁荣
文学的功用: 娱乐 文化教育 历史趋势: 平民化、大众化、世俗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诗的繁盛
1、唐诗繁荣总体情况: 数量多、内容广、流派多、体裁全
2、主要代表:
初唐:陈子昂等 盛唐:李白、杜甫;
孟浩然、王维(田园诗); 高适、岑参(边塞诗) 中唐: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晚唐:李商隐、杜牧 (时称“小李杜”) …… 3、李杜诗的主要风格特点:
◆李:浪漫主义: 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 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诗仙”)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材料一
边塞诗 昂扬进取
材料二 田园诗 清新恬静
材料三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并对学生在参与和探 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求学生推荐自
己喜爱的作品,并对作者和作品加以介绍,说明推荐的理由。 利用学生出于爱好而积累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加强师生互 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教师亦可组织学生分组讨 论、评价、举办文学作品欣赏会等方式,从历史的视角赏析 文学作品。
③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加剧,不少文人开 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④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条件。
3、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①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轶事小说”) ②唐代传奇小说流行 (适应城市市民生活需求) ③宋元话本是小说发展的新阶段(市民生活需求) ④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基础上形成章回式长篇小说 ⑤明清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小说走向繁荣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浪漫诗 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材料四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五
《石濠吏》
红绒毯 白居易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封神演义》 许仲琳 明朝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三言…… 冯梦龙 明朝 二拍…… 凌濛初 明朝
体裁特点 历史演义小说 英雄传奇小说
历史小说 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 短篇白话小说 短篇白话小说
1、明清小说主要代表(二):
作品
《红楼梦》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
◆杜:现实主义: 深沉忧郁、忧国忧民、语言深厚
( “诗圣”,“诗史”)
4、唐诗繁荣原因:
物质条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政策条件:开明的文化政策,“以 诗取士”的科举制, 帝王提倡 文化基础:中外之间、民族之间 的交流频繁 历史基础:继承了历代文化基础
文学的功用: 娱乐 文化教育 历史趋势:
宋词的辉煌
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
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品格 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合 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 宝库中的瑰宝,中国文学体裁丰富, 佳作迭现。如何通过纷繁的中国古 典文学的具体形式看到文学艺术背 后支撑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
过文学家、诗人的艺术创作,把学生带进文学的殿堂。 让他们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全面增强自己 的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 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高中历史说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说课堂巩固
一、说教材
(一)课程标准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说教材
(一)课程标准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 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体会古代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 感受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3、宋词辉煌的原因: 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②市民阶层扩大,思想感情更丰富,诗歌已满足不了 ③两宋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
(尤其是宋金对峙时期)
元曲的兴盛
1、什么是“元曲”? (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1)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与词相比语言更自由、通俗,形式更活泼……)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处在第二专题的第三课, 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性内容。
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有助于梳理 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形 成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宏观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曲 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知道 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 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 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 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孽海花》 《老残游记》
作者
曹雪芹 吴敬梓 蒲松龄 李宝嘉
吴沃尧
曾朴 刘鹗
成书时间 体 裁 特 点
清朝
优秀长篇小说
清朝
讽刺小说
清 朝 讽刺小说(文言短篇)
晚清
谴责小说
晚清
谴责小说
晚清 晚清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明清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 生活日趋复杂。
②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大量兴起,市民阶层壮大, 对通俗文学需求增加。
1、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 (教材P.35)
2、宋词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北宋:柳永《雨霖铃》;南宋:李清照《声声慢》
(2)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北宋:苏轼(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南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一定文学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随着中国社会由古代社 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国的古典文学 艺术的发展也呈现出比较
明显的平民化、大众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