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军考语文真题《历年军考真题系列》

2014年军考语文真题《历年军考真题系列》

历年军考真题系列之2014年军队院校招生士兵高中军考语文真题关键词:军考真题,德方军考,军考试题,军考资料,士兵高中,军考语文考生须知1.本试题共八大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单位、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试卷及答题纸全部上交并分别封存。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1.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是A.追本溯.源sù蹩.脚bié蜷.曲quán诤.言zhèngB.别出机杼.zhù亟.盼qì踮.脚diǎn袅娜.nuóC.戛.然而止jiá矩.形jǔ宽绰.chuo禅.让shànD.形单影只.zhī抹.布mā腼腆.tiǎn揣度.duó2.没有错别字是A.共商国是攻城略地浮想联翩穷兵黩武B.不胫而走察言观色老生常谈轻歌慢舞C.临摹碑帖度过难关奴颜婢膝锐不可当D.寒冬腊月披沙拣金怨天尤人进退唯谷3.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①工程造价由承包单位一次包死,亏损自负,归己。

②孙中山成医生,穿出包围圈,登上“永丰”号军舰避难。

③他们运用各种手段,及时抓获了恐怖分子。

④邪教编造出“地球毁灭”等的邪说,来欺骗、控制其教徒。

A.节余化妆侦察骇人听闻B.结余化装侦察耸人听闻C.节余化装侦查耸人听闻D.结余化妆侦查骇人听闻4.没有语病的是A.参加这次练兵的比武活动的22名选手,都是自下而上逐层选拔出来的业务骨干组成的。

B.这种新型武器经过在陆海空二炮部队中不同地域的几十个基层单位试用,90%多反映良好。

C.司令员吩咐几个下属部队的领导,新形势下开展训练工作,一定不能照搬过去的经验和做法。

D.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的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5.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是A.蒋氏自北伐以后,声名鹊起,你也称蒋介石,他也称蒋介石,喊的人多了,便以字行世──把他的字当作名来用了。

B.大火渐渐被扑灭了,但一片片油污出现在遇险船的周围┄┄。

清污船迅速赶来,并施放围栏以控制油污。

C.书架上涨令许多读者难以接受,有些人甚至发出“我们还买得起书吗?”的疑问。

D.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每小题3分,共9分)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

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

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

“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

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

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

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

“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

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

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

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

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

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

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

孔子又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它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起来,构成可普遍化的要求,就是要“推己及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讲满足自己的欲求和愿望的时候,也希望并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欲求和愿望。

只要你自己所欲求的,哪怕你还没有满足或实现,也希望别人能实现。

当然,它和“先人后己”还是不一样的。

“先人后己”是很高的道德标准,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道德的基本标准,体现了“道德黄金律”的第二个层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你不愿自己受到恶待,就不要恶待别人。

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也希望他人更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命令人不许做不道德的事情,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希望人要追求高尚,做一个主动帮助别人的人。

1.下列各项对“道德黄金律”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道德黄金律”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公共道德基本原则。

B.“道德黄金律”是有普遍适应性的人人都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

C.“道德黄金律”是世界各民族间相同的待人态度和方式的标准。

D.“道德黄金律”是孔子最早总结出的有伦理智慧的世界性理论。

2.对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中画横线的话的意思是:如果别人对待你的行为让你不满意,那么你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B.“自私自利”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自私自利”者的行为,常常达不到符合“道德黄金律”的行为准则。

C.有些人做不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中心,而忽视其他相关者的利益。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动的,层次比较低,只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

3.综观全文,对文意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转型时期,仍应要求人们遵守道德的普遍准则,准则的核心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B.社会转型时期,必须确立并推行中国的“道德黄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孔子“推己及人”的思想和世界各个民族“待人如己”的准则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的规范有积极意义。

D.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研究社会道德规范原则时,应当重视对中国传统道德中有益成分的的继承和弘扬。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除第4小题10分外,其余每小题3分,共19分)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

少倜傥有大志,为本州主簿,举秀才,不行。

桓玄将篡,新野人庾仄起兵于南阳,袭雍州刺史冯该,该走。

弘之时在江陵,与仄兄子彬谋杀荆州刺史桓石康,以荆州刺史应仄。

彬从弟宏知其谋,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杀之,系弘之于狱。

桓玄以弘之非造谋,又白衣无兵众,原不罪。

义旗建,辅国将军道规以为参军、宁远将军、魏兴太守。

卢循作乱,桓石绥自上洛甲口自号荆州刺史,征阳令王天恩自号梁州刺史,袭西城。

时韶为梁州,遣弘之讨石绥等,并斩之。

除太尉行参军。

从征司马休之,署后部贼曹,仍为建威将军、顺阳太守。

高祖北伐,弘之与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军自武关入,伪上洛太守脱奔走。

进据蓝田,招怀戎、晋。

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率部落归化。

弘之素善骑乘,高祖至长安,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

羌胡聚观者数千人,并惊惋叹息。

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进为桂阳公义真雍州治中从事史,除西戎司马、宁朔将军。

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

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

瑰又抄掠渭南,弘之又于寡妇人渡破瑰,获贼三百,掠七千余口。

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

军败,陷没,佛佛逼令降,弘之不为屈。

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

时年四十二。

1. 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荆州刺史应.仄应:策应B.石康收.彬杀之收:收服C.从征司马休之,署.后部贼曹署:隶属D.瑰又抄.掠渭南抄:抢劫2.全部直接表明傅弘之勇猛的一组是①弘之与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军自武关入,伪上洛太守脱身奔走。

②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③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④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⑤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⑥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3.对文章有关的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桓玄认为刺杀桓玄康的行动中,傅弘之并不是真正的主谋,他一无官职二无兵众,于是就宽恕了他,没有处罪。

B.时任梁州刺史的傅韶派遣傅弘之讨伐桓石绥等人,傅弘之把他们一起斩杀了,因此被擢授为太尉行参军。

C.傅弘之在率军攻入武关时,招降了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D.在佛佛举全国之力大举侵犯时,傅弘之终因兵败而被俘,敌人逼迫他投降,却遭到了他的责骂,后来被佛佛杀害。

4.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四、文学名句填空题。

(任选5个;超过5个按前5个给分。

每小题1分,共5分)1.,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3.,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苏轼《赤壁赋》)5.,未成曲调先有情。

(白居易《琵琶行》)6.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五、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共8分)鹊桥仙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从画线句中可以看出,渔翁都过着的生活,体现了他们的志趣。

2.“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虽然都是写渔翁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共19分)时光村落里的往事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

有往事的人爱生命,对时光流逝无比痛惜,因而怀着一种特别的爱意,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珍藏在心灵的谷仓里。

世上什么不是往事呢?此刻我所看到、听到、经历到的一切,无不转瞬即逝,成为往事。

所以,珍惜往事的人便满怀爱怜地注视一切,注视即将被收割的麦田,正在落叶的树,最后开放的花朵,大路上边走边衰老的行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