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降水和等降水量线汇总

6.降水和等降水量线汇总

降水与等降水量线★考纲与考情:(1)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2)根据等温线走向特点分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3)找出降水量的极值区域及分析原因。

(4)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分析干湿状况及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等。

(5)世界降水类型,影响降水时空分布的因素,降水的时间变化,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降水:1、知识整合2、降水类型3、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原因)对照地图,总结如下:①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在中纬度(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某一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⑤世界最值——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回忆: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写在下面空白处。

4、降水的时间变化(1)季节变化:降水量在一年内的变化或分配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世界上有的地方在一年内各月降水量相差不大,分配比较均匀,例如赤道地区、西欧等地属于这种情况;有的地方降水量在一年内分配不均,例如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而地中海地区则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全年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冬雨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雨型: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2)年际变化:降水量在各年间的变化状况,称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在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而在季风气候地区大些,内陆干旱地区变化最大。

(3)中国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夏秋季多(集中在5~9月),冬春季少;年际变化大特别在北方地区。

★等降水量线:1、概念:2、影响因素:(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因素)①大气环流:空气的升降运动:上升气流多雨,下降气流少雨。

空气的水平运动:海陆之间登陆风多雨,离岸风少雨;高低纬之间高纬吹向低纬少雨,低纬吹向高纬多雨。

②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地形: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④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⑤纬度位置:3、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和应用:(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①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如右图,B 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 地区密集,则B 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 地区大。

(2)判读主要影响因素:①海陆因素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

我国由东向西离海洋越远,到达的水汽越少,降水也相应递减。

如右图是我国辽宁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②地形因素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说明降水量受地形(山脉)影响。

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

如右图丙是我国山东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A 地是山东丘陵的迎风坡,降水多;B 地是山东丘陵的背风坡,降水少。

需重点掌握的山脉: 我国——武夷山、天山、泰山、长白山、大兴安岭、南岭、祁连山、太行山、喜马拉雅 山、台湾山脉等;世界——落基山、安第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大分水岭、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等; 岛屿上的山脉——海南岛、日本群岛、斯里兰卡岛等。

例1: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 .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B .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C .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D .冷暖气团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③洋流因素暖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寒流流经的沿岸地区,降水减少。

④大气环流的影响 三圈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 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若受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更多; 大陆东岸受信风带控制,若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多。

季风环流:夏季风控制,降水多;冬季风控制,降水少;若冬季风跨越辽阔的海洋,并有地形的抬升作用,则降水也可能多,例如日本的日本海沿岸(西北季风掠过日本海增湿,受本州岛和北海道岛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斯里兰卡岛的东北侧(东北季风掠过孟加拉湾增湿,受斯里兰卡岛上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德干高原的南端(东北季风掠过孟加拉湾增湿,受西高止山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

我国山东省例2:读某地区年降水量和7月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为__________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参考答案:(1)A处受副高控制,寒流经过,降水很少;B处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雨较多;C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很多。

(2)南北延伸海陆位置、地形。

【举一反三】读美国等年降水量线分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美国西部沿海地区等降水量线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请说出甲处河流的名称,并说明该河径流变化特点。

(3)乙地区是________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参考答案:(1)特点:美国西部沿海地区等降水量线从沿海向内陆迅速递减、自北部向南部降水递减,等降水量线分布密集,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原因: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上带来暖湿气流受沿岸山脉阻挡,在西侧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东侧背风坡则少雨;沿岸南部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降水偏少。

(2)甲处河流为密西西比河。

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水期。

(3)温带海洋性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侧。

(3)判断内陆地形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山迎风坡;B地则位于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因此A地降水大于B地。

小结:新疆西部伊犁河谷地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都成半环状分布或者是成喇叭状向西敞开分布。

究其原因是与该地特殊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分不开的。

该地区地形本身就是西宽东窄,向西敞开,这样的地形非常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的深入,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

伊犁河谷地除了有丰富的大气降水外,本地区的高山冰雪融水量在夏季也比较大,所以基于以上原因,伊犁河谷地被称作是“西域湿岛”。

(如下图)(4)判断城市影响城市有“雨岛”效应,则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大。

城市“雨岛”效应的成因:盛行上升气流;多凝结核;高大建筑物阻滞天气系统等。

4、方法点拨——读图“五步法”,以2012·四川高考的三个选择题为例: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3)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D.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读图可知,上图为年降水量分布图,应抓住年等降水量线的特征来解读。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1)区域图一般要先定位,如图中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国为蒙古。

图例中除了说明年等降水量线这个主体外,还有国界、河流、湖泊、山峰、城市,国界显示轮廓可以进一步定位;河流、湖泊还可以反映地势、气候等信息,并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山峰除显示地形外,还对河流的水源和流向产生影响。

(2)观察年等降水量线的特征,主要从年等降水量线数值大小、疏密、走向、闭合状况等方面去观察。

此图反映出该区域年降水量较少,整个区域有差异,但呈现出大致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

该类图设问主要是比较不同区域数值、描述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及分析其原因和影响等。

要根据设问要求去图中寻找关键信息。

如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哪一个,要寻找图示信息中哪些可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对接,如地形、水源、气候等,尤其是该国降水较少,地处内陆,所以降水量和河流就成为关键因素。

再如,设问该国突出的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首先要分析该国突出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把选项内容与图中信息主体对接是关键,抓住该国降水量较少的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结构、水土流失、荒漠化、水域条件等的联系,可以确定荒漠化是其主要环境问题。

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

该类图一般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以及教材中影响降水的因素进行分析,抓住宏观趋势和微观特殊地区,分析找出判断规律。

如下所示:1.宏观看趋势(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反之则较小。

(2)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

(3)判断海陆分布。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

我国由东向西离海洋越远,到达的水汽越少,降水也相应递减。

2.微观看特殊(1)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

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

(2)闭合的等降水量线。

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3)城市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故降水多(“雨岛效应”)。

3.特殊等降水量线数值的含义(该划分主要针对的是温带地区,比如我国某些界线就是如下表所示)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

(1)该类图常涉及降水量的读数,要注意非等值线上的点是一个范围,如甲处降水量不能只答成“大于100”,而应答成“大于100,且小于200”。

(2)该类图在描述特征时要注意区别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语言要有针对性。

如描述图中降水量的大致分布规律,应是降水稀少,由北向南逐渐减少,东西呈带状分布,不能只答成“降水稀少”。

(3)在分析该类图反映的特征、成因或影响时要分清主次,理清逻辑关系。

如图中虽然降水量线分布有很多条,但是起作用的是数值的大小,整个区域年降水量都小于400毫米,所以说降水稀少,因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荒漠化是主要的环境问题,而不能误认为“水土流失”。

另外,如图中信息有内流河,但不能充分说明就是内陆国,我国也有内流河,但我国不是内陆国。

图中信息显示中、东部城市较多,并不能说明中东部一定是平原,因为整个国家都是以高原地形为主。

图示信息显示该国位于温带,但温带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不一定在0℃以下,如西欧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