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等高线地形图
50 60
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向低值处弯曲为山脊 向高值处弯曲为山谷
山脊
山谷
(3)鞍部
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 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4)悬崖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符号表示
山峰
盆地
鞍部
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等高线呈8字形
山脊
山谷
陡崖
等高线凸向 低处
等高线凸向 高处
多条等高线重 叠在一起处
(1)判断坡度的陡缓
缓坡
800m
500m
陡坡
2.在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山顶、洼地、鞍部、陡崖、山谷、
山脊,判断: 甲处 鞍部;乙处是 陡崖 ;丙处是
;
丁处山是顶 ;戊处是洼地 。 山谷
甲
丁已乙ຫໍສະໝຸດ 戊丙3.推算等高线的值:
400
300
400
200
(1)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山脊
缓坡
山体的不同部位
(1)山头与洼地 山头:曲线内高外低 洼地(盆地):曲线内低外高
(2)山脊与山谷
山脊:向一凸个方低向为延伸脊的(高中地间,其高最高两棱侧线称低为)山脊线。 山谷:两个凸山脊高之为间的谷凹(地中为间山谷低,其两最侧低点高连)线为山谷线。
山脊线
40 50 50 40
山谷线
60 50
①等高线重合 ②根据陡崖符号
100
等深线:海洋上水深相等点的连线,一般用负值表示。
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为 一个等高距或0)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 重合)
(4)同图中等高线疏密程度反 映坡度缓陡
基本地形的判读
山谷 陡坡
鞍部
山顶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和相对高度
500 1000
1500
•海拔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高度,即海拔, 用以表示地面高度。
•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例1:图中,A点的海拔是____1_5_0_0_米____,B点
的海拔是_____5_0_0_米___,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___1_0_0_0_米______,B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___1_0_0_0_米_______,AC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__2_0_0_0_米__________.。
1000m
1500m
500m
500m
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是指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100 100 100
200
100
100
200
200
200
100
100
地形 地形特征
山峰 四周低中 山丘 间闭合
盆地 洼地
四周高闭 合中间低 外高
山脊 从山顶向 (分水岭) 外伸出的
凸起部分
山谷 山脊之间 (干谷、 低洼部分 河谷)
鞍部 陡崖
相邻两个 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
近于垂直 的山坡
等高线图
判读方法
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
等高线数值内低外高 等高线凸向低处
等高线凸向高处
两山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