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篇一: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初中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认坡度陡缓。
过程与方法:1、利用模型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2、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坡度的陡缓。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绘图方法和参与实践活动, 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教学重点:1、利用自制模型绘制等高线山脉地形图。
2、利用自制模型学会在等高线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度陡缓。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模型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方法: 操作体验式•一个圆形玻璃盖•一张透明胶片•一块橡皮泥•透明胶条•一瓶彩色水•塑料垫板教学过程:提问:我先做一个小调査,谁爬过清源山?清源山属于什么地形类型?提示:下面播放一段有关山地地形的录像,请同学注意观察,试着描述一下这种地形的特征。
视频演播:山脉录像讲解:人们如何在平面图上来表示山地高低起伏的形态特征呢?展示:模型和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提问:这就是模型的等高线地形图。
你自己能否也制作一个地形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请同学们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材料制作一座山的模型,并怎样根据这个模型绘出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板书: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供器材:桌上是老师给同学准备的材料。
•一个圆形的容器(边上有老师帖的刻度)•一个圆形玻璃盖•一张透明胶片•透明胶条•一只油性笔•两瓶彩色水•塑料垫板要求:根据老师给出的材料,设计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步骤。
(要充分)承转:同学设计的操作步骤很合理,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根据同学的设计思路,老师归纳出以下几个步骤,请同学按以下的步骤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电脑显示:实验操作步骤内容及活动要求分发: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报告提示:两章的内容:一张是:操作步骤、思考题、活动要求、汇报内容另一张是:实验报告,同学要认真看,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第一步,先制作山的模型。
第二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第三步,填写实验报告,小组汇报。
活动要求:实验操作步骤内容: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2、认真仔细按实验步骤操作。
3、时间要求25分钟指导:教师巡视指导,回答学生问题。
思考题:①等高线地图是如何反映模型的造型特点的?(模型上的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在等高线图上的反映有什么不同)?②有些线靠的很紧,为什么?③什么是等高距?你所画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是多少?如果在每个数字后面加4个0,其等高距是多少?④每次添加的不是一厘米深的水,而是半厘米深的水,情况会怎样?⑤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将立体事物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小组汇报1、各小组派两名同学,展示小组作品(T绘制的等高线图放在实物投影上)。
一名同学手(来自:小龙文档网:初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托作品(模型),另一名同学指图和模型对照说明自己小组绘制的等高线地图是如何反映模型的造型特点的。
2、谈一谈实验体会。
3、其他组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向该组提出问题,该组同学解答。
小结:通过同学自己的实验探究活动学会了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在等高线图上识别高低验操作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
篇二:七年级地理等高线地图练习题等高线地图练习题1.最直观地表示地面高低起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颜色表示平原。
2.中间高,四周低:位于两个山峰之间: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等高线向低海拔凸,说明中间,为等高线向高海拔凸, 说明中间,为()3、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等高线稀疏,坡度。
图甲为某同学所画的一幅地形景观图,最有可能与图乙中地形图相对应的是()(2013-赣州中考)赣州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家乡地理考察,并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
据图完成4、5题。
4•从他们绘制的地形图中可以看出()A・地势大致西高东低B.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甲、乙两村均位于盆地D.悬崖顶部海拔300多米5•考察小组选择了①②③④四个观测点,其中记录错误的A・在①处看到了成片的脐橙园B站在②处看到了甲、乙两村C ・在③处看到悬崖和向北流的河水 D.到④处考察了河 流上游的植被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0. 11题。
6•甲、乙、丙、丁四点,可能出现瀑布的是()A.甲 B.乙C ・丙D •丁7•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A ・高原 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而成的。
右图为我国南方某海岛的地形剖面图(见图1),据此完成7〜8 题。
8・请你判断图1是根据下列哪幅等高线地形图绘成的9•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这种地形是()A.平原B.丘陵C.山地D.高原10・读图回答:B ・山地 D ・鞍部(1) 地形名称:A 甲乙丙。
(2) A 位于B 的方向,相对高度为米。
(3) 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ii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 G 地海拔低于米,A 与B 的相对高度大约是米。
(2) 乙村在甲村的方向。
(3) 甲、乙两村的实地距离大约是 千米。
(4) 如果从甲到丙修一条公路,图中所绘路线(直 线)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请你设计一条最合适 的。
(5) D 处可能会有一条河流,可信吗?为什么?说 明这条河流的流向。
12.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2) 山坡E 和F 的坡度相比,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依(4)从C 、D 两处爬到A 处,比较省力的是处, 度。
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约 1=1 1^1米。
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3)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 、 _________B 、 _________C 、 _________D 、 ___________ 1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3・34两题:(1)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山顶之间较低部分为鞍部,那么图中表示鞍部的是()A. A 处B ・B 处C ・C 处 D ・D处(2)如果让你动手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绘制一条小河,你 认为应该把小河画在()A. A B 处B. C ・F 处 C ・A ・F 处 D ・E ・F 处篇三:2015年中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2015?阜阳)读右图,完成1〜3题.1. (2分)从辛庄登顶丙山,最适宜选择的线路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稀疏的地方坡缓.①②③④中等高线最稀疏的地方是④,坡 度较缓,最容易登山.根据题意.分析: 等高线的疏密表示的坡度不同・解答: 解:读图可知,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査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理解解答即可.2・(2分)指出图中流经辛庄和城区的河流基本流向()分析: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方,与北方相对的方 向是南方.解答:解:河流总是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读图可 得,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 可. 3・(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地为山谷B.乙地为山脊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 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读图可得,甲处等高线向 自东北流向西南B.自东南流向西北 自西南流向东北D.自西北流向东南 考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1=1 辛庄与城区约4千米D.图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 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l=i 1^1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故A错误;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故B错误;图中辛庄与城区的图上距离约2【米,则实地距离是4千米,故C正确;图中所示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图示地形以丘陵为主, 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2015?桐城市)图为我国华北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3・5题3・(2分)图中白水河的流向是()A.自北向南B.自东北向东南C.自西北向东南D.自东向西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 (1)在地图上,把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2)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没有指向标与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解答:解: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方;据此结合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图中白水河的流向是自东向西流.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査了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以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基础题.4. (2分)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A. 800 至900 米B. 1000 米C. 900 米D. 900 至1000 米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解答:解: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虎山的海拔高度应该在900 -1000米之间.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5. (2分)仅考虑自然条件,图中乙村与甲村相比()A.更适合种植甘蔗B.耕地面积较小C.对外交通较发达D.水源更充足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图中所示甲村所处地区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较广,乙村位于山谷地区,耕地面积较小.解答:解:考虑自然条件,图中乙村与甲村相比耕地面积较小,甲村比乙村的交通便利,水运充足,图中所示的是华北地区,不适宜种植甘蔗.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2015?广东)读图,完成9〜11题.9・(2分)M观景台的海拔是(A. 400〜450 米B. 450〜500 米C. 500〜550 米D. 550〜600 米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解答:解: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图中M观景台的海拔在550 - 600米之间.故选: 点评:本题考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10. (2分)M、N两观景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是()A. 1千米B・10千米C・100千米D・1000千米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可推出,实地距离=2x50000=100000 厘米=1 千米. 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査比例尺的计算.11・(2分)N 观景台的主要作用()A. •仰望飞瀑B. •俯瞰奇峰C.近观云雾D. •远眺 群山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 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 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读图可得,N 观景台处于山谷,附近有陡崖, 其主要作用仰望飞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査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 理解解答即可. (2015?遵义)读图1,回答1-2题.1.(2分)图中分别沿着四条虚线从山麓攀登到山顶,坡 度最陡的是()A.①B.②C.③D.④.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 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 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解答.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比例尺的可以用以下方式来表示: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解答:解:比例尺的可以用以下方式来表示:数字式、 文字式、线段式.读图可知,图中线段式比例尺表示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米(10000厘米),转化为数字式为1::1000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不同表现形式,属基础题.(2015?沧州)读图,完成3-5题3・(2分)图中①表示的基本地形类型是()A.平原B.高原C.丘陵D.盆地解答: 解:读图可知,图中四条虚线中,③线路处等高线最密集, 坡度最陡.根据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査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学生要读图理2. (2 分)图中线段式比例尺转化为数字式,正确的是A. 1: 100 B ・ 1: 300 C ・ 1: 10000 D ・ 1: 30000 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分析: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陆地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其中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解答:解:从图中地表形态看出,①处海拔在600米以上,地形平坦开阔,应是高原.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査五种基本陆地地形的特征,学生要把握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解答.4. (2分)图中②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A.山脊B.山谷C.陡崖D.鞍部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②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 山脊.根据题意.故选:A.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5・(2分)图中山峰M 与P 点的相对高度是()A. 1060 米B. 1260 米 C ・ 1460 米 D ・ 1660 米考点: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分析:海拔是指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山峰M 的海拔是1460米,图中P 点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相对高度是指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因此图中山峰M 与P 点的相对高度是1460 - 200=1260米,B 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可.本题考査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读图理解解答即 3. (2015?哈尔滨)读等高线地形图,某观光旅游团从山脚登到山顶,选择坡度最缓的路线是()A.①B ・②C ・③D ・④ 点评:该题考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是指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解答: 解:读图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