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4]《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 传播的兴起和发展 [论述题]
题目:传播学为什么在美国产生?
参考答案: 1.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力
美国政治家向来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宣传其政治主张、树立形象、争取选民的支持。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国家也充分利用了大战传媒进行战争宣传,也使民众看到了大众传媒的巨大影响力: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大战 1917年,美国成立"公共信息委员会”,负责美国的战时宣传,宣传了战争的意义,协调协约国之间的关系。战后,人们对宣传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宣传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有了相当的认识。代表的研究成果是拉斯韦尔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小结:从严格的学科范畴来说,二战之前美国的宣传研究并不属于传播学,但是宣传研究使民众认识到大众传媒对于战争、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战 二战期间,参战各国有意识地普遍重视战时的宣传工作。1942年美国成立军事情报局,监督国内宣传,负责对国外的官方宣传。美国陆军部新闻与教育署聘请专家卡尔・霍夫兰,研究部队为士兵精心制作的电影是否影响士兵对战争的认识、鼓舞士兵参战的士气。以霍夫兰为代表的耶鲁学派对传播技巧、传播与态度改变等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 小结:二战间,美国军队空前广泛地利用电影和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客观上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研究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实践基础。 (3)和平时期 美国政治家非常重视传媒,总统大选期间,候选人往往通过广告、演讲、公关、活动等,在所有媒介上展开竞选攻势。肯尼迪被称为"电视总统”,他非常善于利用传播媒介塑造公共形象。 2.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力 两次大战,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生产能力2\3集中在美国手中。经济的发展使得美国的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1)经济发展需要资本进行国际市场的拓展,因此,原材料和消费市场的拓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重要环节,营销行为也就前所未有活跃。为了判断大众媒介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心理的影响,广告商、公关专家、民意调查人员、新闻工作者和学者等在垄断财团和企业的资助下不断对广告、公关、消费者以及媒介的经营与竞争进行研究。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2)大众传播业在两次大战中也日益壮大,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共同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 随着美国大众传媒事业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媒介与社会的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作用也显现出来,学界必须应对传播业提出的新问题。如:媒介与受众、社会的关系;媒介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观念与行为等。 4.其他人文与社会科学发展为传播学的产生奠定了学科基础 (1)交叉学科的性质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综合而成的特点。它既属社会科学,又被认为是人文科学,而且带有自然科学的痕迹;它既有自己的理论范畴、学术话语,又很多地借用了其他学科的理论。 [论述题]
论述传播学、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区别?
参考答案: 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起源于19世纪德国,在美国兴盛。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媒介种类增多,新闻学原有的研究范围无法涵盖日益发展的新闻业,新闻事业扩大至大众传播媒介业。"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 新闻学研究:人类社会的各要素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和影响以及新闻活动的自身发展、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大众传播学。它以人类社会的所有大众传播行为为研究对象。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聚焦于在大众媒介中的及围绕它们的人的活动,大众媒介中的人的活动以期得到关于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可靠知识。大众传播学属于传播学,是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便是传播学,即从个别的传播规律??大众传播,上升到普遍的传播规律,即人类的传播活动过程及其规律。
[单选题]第一个明确提出并使用"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 )。 A:施拉姆
B:霍夫兰 C:卢因 D:拉斯韦尔 参考答案:D [单选题]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直接策源地在(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传播学传统学派对传播现状的基本态度是( )。 A:肯定
B:否定 C:中立 D:批判 参考答案:A [单选题] 传播学的诞生地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加拿大 参考答案:A [单选题]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 D:卢因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传播学批判学派正式登上学术舞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的
(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参考答案:B [单选题]进行伊里调查,写出《人民的选择》的作者是(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施拉姆 D:拉扎斯菲尔德 参考答案:D 第二章传播论 [论述题]试述传播媒介的进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 每一次传播革命的爆发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开拓了新的空间。比如:没有搞语言传播革命的尼安德特人就绝种了,而搞了语言传播和文字传播革命却未搞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革命的一些非洲部落的人群,虽未消失,但只停留在蛮荒的原始社会。 2) 人类传播革命与社会文明进步不仅互相促进步调一致,在步幅和步频上基本上成正比例关系。 3) 最先发生传播革命的地方或国家,不仅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高,而且在竞争中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比如:语言传播时代的克罗马农人,书写传播时代的古埃及和希腊人,印刷传播时代的中国,电子传播和网络传播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4) 传播上的优势地位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优势地位,因此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侵略面前,弱小国家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这一切告诉我们,必须积极参与传播革命,十分重视传播科技的开发、引进和,同时,还要加强对人类传播活动的研究。否则,国家在全球性的传播竞争中处于劣势和消极被动的地位,甚至有可能要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单选题]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 )。 A:自我传播
B:狭义的人际传播 C:广义的人际传播 D:群体传播 参考答案:A [单选题]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参考答案:A [单选题]传播活动是一种( )。 A:客观现象
B:主观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D 第三章 传播过程 [论述题]论述伯洛对传播过程的理解? 参考答案:
1960年,美国传插学者D.伯洛总结了传播"过程”和"结构”的特征,他认为传播是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这种认识克服了以前人们认识上的许多谬误,比如:将传播看作是孤立、静止、简单、封闭的过程等。
[单选题]申农一韦弗模式把传播过程中的媒介细分为三种,即发射器、接收器和( )。 A:讯息
B:信号 C:信道 D:噪音 参考答案:C [单选题]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 A:德福勒模式
B:申农—韦弗模式 C:马莱茨克模式 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参考答案:B [单选题]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
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 A:噪音
B:信号 C:反馈 D:信道 参考答案:A [单选题]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 A:香农
B:韦弗 C:施拉姆 D:德福勒 参考答案:B 第四章 传播者 [论述题]
论述集权主义传播体制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赛伯特认为这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认为: 1) 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 2) 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为公众的利益服务; 3) 在某些情况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 因此,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这一理论现在已被大多国家摒弃。 [论述题]简要评析"四种传播体制”? 参考答案: 1.根据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来的,总体上为资本主义传播制度叫好。 2.传播制度理论是依据北美观点提出来的。根据某一历史时期的北美观点提出的。比如,美国学者一般都没有关注西欧公共服务广播的独特特征,基本上是依据北美观点系统地提出一致的传播制度理论,显然是片面的,应不断得到修正和更新。 [论述题]怀特把关理论的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
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
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怀特的"把关”模式的不足在于没有意识到把关是一种组织行为,而认为它主要是新闻编辑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取舍选择活动,此外这个模式没有说明新闻把关的标准。
[单选题]《权力的媒介》的作者是( )。 A:赛伯特
B:施拉姆 C:阿特休尔 D:马莱茨克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