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板精馏塔的操作及塔板效率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板式塔的结构与流程,掌握其操作方法。
2.测定筛板塔在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3.改变操作条件(回流比、加热功率等),观察塔内温度变化,从而了解回流的
作用和操作条件对精馏分离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混合液在塔板上传质、传热,汽相逐板上升,液相逐板下降,层层接触,多次部分冷凝、部分汽化,在塔顶得到较纯的轻组分,塔釜得到较纯的重组分,从而实现分离。
当离开塔板的汽液两相组成平衡、温度相同时,则此塔板称为理论板。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塔板上汽液两相接触时间有限及相间返混等因素影响,使汽液两相尚未达到平衡即离开塔板,即一块实际塔板的分离效果达不到一块理论板的作用,因此精馏塔所需的实际板数比理论板数多。
精馏塔之所以能使液相混合物得到较完全的分离,关键在于回流的运用。
从塔顶回流入塔的液体量与塔顶产品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它是精馏操作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
回流比数值的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与能耗,回流比可分为全回流、最小回流比和实际操作时采用的适宜回流比。
全回流是一种极限情况,它不加料也不出产品。
塔顶冷凝液全部回到塔内,在生产上没有意义。
但是这种操作容易达到稳定,故在装置开工和科学研究中常常采用。
对于一定的分离要求,减少回流比,所需理论塔板数增加,当减到某一回流比时,需要无穷多个理论板才能达到分离要求,这一回流比称为最小回流比。
实际选用的适宜回流比应为最小回流比的1.2 ~ 2倍。
板效率是反映塔板性能及操作好坏的重要指标。
精馏塔塔板数的计算利用图解的方法最简便。
对于二元物系,若已知汽液平衡数据,则根据馏出液的组成x D、料液组成x F、釜残液组成x W及回流比R,很容易求出理论板数N T。
1.全回流操作时的全塔效率E T和单板效率E mV(n)的测定
在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在x-y图上为对角线,根据实验中所测定的塔顶、塔底组成和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理论板数,然后根据装置实际
板数,由式(1)可求取全塔效率。
1100%T T P
N E N -=⨯ (1) 式中:N T —为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包括蒸馏釜;
N P —为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板数,本装置N P = 7。
汽相单板效率: 1()*1n n mV n n n y y E y y ++-=- (2)
在全回流操作条件下,y n = x n-1,y n+1 = x n 。
所以, 1()*n n
mV n n n x x E y x --=- (3)
式中:y n , y n+1 —自n 板及n+1板上的上升蒸汽的平均浓度;
x n , x n-1 —自n 板及n-1板上的下降液体的平均浓度;
y * —与n 板上的液体平均浓度x n 成平衡的汽相浓度。
2. 部分回流时全塔效率E T ’的测定
部分回流时,通过确定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和进料q 线方程,测量得到的塔顶组成x D 、塔底组成x W 和进料组成,用x-y 图解法得到理论板数N T ,由式(1)便可求取全塔效率E T ’。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111
D n n x R y x R R +=+++ (4) 式中:R —回流比;
x D —塔顶产品液相组成。
实验中回流量由回流转子流量计测量,但由于实验操作中一般作冷液回流,故实际回流量L 需进行校正。
()01pD D R D c t t L L r -⎡⎤=+⎢⎥⎣⎦
(5) 式中:L 0 —回流转子流量计上读数值,l/min ;
L —实际回流量,l/min ;
t D —塔顶液相温度,℃;
t R —回流液温度,℃;
c pD —塔顶回流液在()12
D R t t t =+平均下的比热,kJ/(kg ·K); r D —塔顶回流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g 。
产品量D 可由产品转子流量计测量,回流比R 由式(6)计算。
L R D
= (6) 实验中塔顶取样测定产品组成x D ,并测量回流和产品转子流量计读数L 0和
D 、回流温度t R 和塔顶液相温度t D ,查表确定c pD 和r D ,由式(5)、(6)可求得回流比R ,代入式(4)即可得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进料q 线方程: 11
F x q y x q q =--- (7) 式中:q —进料的热状况参数;
x F —进料液组成。
()1 kmol =1+1 kmol pF s F F
c t t q r -=进料变为饱和蒸汽所需热量进料的汽化潜热 (8) 式中:t s —进料液的泡点温度,℃;
t F —进料液的温度,℃;
c pF —进料液在()12
s F t t t =+平均下的比热,kJ/(kg ·K); r D —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g 。
实验中确定进料液组成x F ,测量进料温度t F ,查表确定t s 、c pF 和r F ,由式(8)即可得到q ,代入式(7)即可得到q 线方程。
三、实验仪器
精馏塔装置由塔釜、塔体、全凝器、加料系统、回流系统、贮槽(原料、产品、釜液)以及测量、控制仪表等组成(图1)。
筛板精馏塔内径Φ68 mm ,共7块塔板,其中精馏段5块,提馏段2块;精馏段板间距为150 mm ,提馏段板间距为180 mm ;筛孔孔径为Φ1.5 mm ,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4.5 mm ,开孔数为104个。
本装置采用电加热方式,塔釜内装有3支额定功率为3 kW 的螺旋管加热器。
在由塔顶往下数的第4和第5块板上的进口堰处设有液相取样口,可测取第
3、第4块上的下降液相样品,另外在装置上分别设有料液、产品和釜液的取样口。
塔顶有一蛇管式冷凝器,冷却水走管内,蒸汽在管外冷凝,冷凝液可由塔顶全部回流,也可以由塔顶取样管将冷凝液(馏出液)全部放出。
测温点56347128
1—原料槽;2—冷凝器;3—筛板精馏塔;4—塔釜;5—产品贮槽;6—釜液贮槽; 7—转子流量计;8—输液泵。
图1 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四、实验操作步骤
1. 首先熟悉精馏塔设备的结构和流程,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然后检查加热釜中料液量是否适当,釜中液面必须浸没电加热器(约为液面计高2/3左右),釜内料液组成以含酒精15%~20%(质量分率)的水溶液为宜。
2.关闭进、出料阀,关闭采样阀,全开冷凝器顶部排气阀,稍开冷却水阀门,
全开回流转子流量计阀门,先进行全回流操作。
3.接通总电源,打开仪表柜上的电源和加热开关,用调压器逐渐加大电压。
注
意观察塔顶、塔釜的温度变化和第一块塔板的情况,当见到有上升蒸汽时,加大冷却水,冷却水量可由转子流量计观察,其用量能将全部酒精蒸汽冷却下来即可。
4.当各层塔板上汽液鼓泡正常时,当灵敏板温度基本不变时,操作即达稳定,
此时塔顶、塔釜温度恒定也不变,读取回流液量和温度,并取样。
用注射器同时抽取第三板和第四板的液相样品;由塔顶取样管和塔底取样口用锥型瓶(或带塞大试管)接取适量试样,取样前应先取少量式样冲洗锥型瓶一、二次。
取样后用塞子将锥型瓶塞严,并使其冷却到20~30℃之间;酒精组分与比重对照,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样品组成。
5.改变电压,重复步骤4再进行一次全回流操作。
6.进行部分回流操作。
将回流比调至3~5,同时调整进料、产品、釜液等流量。
当灵敏板温度稳定以及釜液液面恒定后,即部分回流操作达稳定。
读取各转子流量计的流量和各温度计的温度,并测取产品、料液、釜液的样品,采用酒精计或气相色谱测其组成。
7.实验结束,先将旋转自耦变压器手轮调至零位,按红色按钮并关掉电源,一
切恢复原来状态,待塔内没有回流后,关闭冷却水。
五、数据处理
1.将原始数据列表。
2.计算全塔效率。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流比、加热效率对精馏操作的影响。
六、注意事项
1.在操作过程中,釜液面千万不能低于釜液出口位置。
2.一定要待操作稳定后才能取样,且要同时进行,尤其是测定单板效率的两只
样品,用微量注射器抽取塔板上液样时,动作要轻缓协调,抽取的液量不必太多,一般取0.3 ~ 0.5 ml即可。
七、思考题
1.影响精馏操作稳定的因素是哪些?维持塔稳定操作应注意哪些操作岗位?如
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2.精馏体系为乙醇-水时,选用回流比为4,如果现在改为苯-甲苯、正庚烷
-甲基环己烷体系,为达同样的分离要求,回流比仍为4,行不行?为什么?
3.塔体一定要保温吗?为什么?
4.板式塔气液接触的特点是什么?试与填料塔比较。
5.随着塔釜加热功率的增大,精馏塔顶的轻组分浓度将如何变化?解释原因。